“九一八”事变79周年,本报和浙江工商大学联合举行主题故事会——
唱响我心中的国歌
本报杭州9月18日讯 (记者 毛传来 通讯员 陈国利 徐展益) 有一首歌,诞生于血与火的战争年代,在民族危亡关键时刻,它以号角式昂扬振奋的气势破空而来,唤起不愿当亡国奴的中国人民发出悲壮的吼声,彰显中华民族不可侵犯的凛然正气和与侵略者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
有一段旋律,已经融入中国人的骨髓中、血液里。那雄浑激昂的节奏,一直激励着中国人民穿过战火硝烟,越过高山大坎,走过峥嵘,走向繁荣。
79年前的今天,日本军国主义的铁蹄开始践踏中国;79年后,我们在“国耻日”高唱《国歌》,为了一个永远不能忘却的纪念。
今天上午,本报和浙江工商大学杭州商学院联合举行“我心中的国歌”故事会,从抗日战争烽火中走过来的老战士,与风华正茂的大学生共同进行一场别开生面的深情讲述,一起回到那烽火岁月,用心唱响战火中诞生的不朽旋律。
“今天是‘九·一八”事变79周年,1931年9月18日就是国歌里唱的‘最危险的时候’,希望同学们永远都不要忘记这一天。”故事会一开始,已经84岁高龄,参加过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的新四军老战士刘义夫认真地说道。“抗日战争有多残酷?我们一个连队上去,20多个人回不来是常有的事。日本人有多残暴?我在山东打仗时,路过一个县,是日本人制造的‘无人区’,那真是一个人都看不到。有一个村庄,在战争中被烧了7次,它的名字叫新庄……”
接着,刘老给同学们讲述了新四军战士在新庄与日军浴血奋战的故事:1945年4月28日下午,新四军第十八旅五十二团在村庄附近的公路边伏击2000人的日伪军,与敌人展开刺刀见红的遭遇战,击毙日伪军800多人。“战士刺刀沾满了敌人的污血,有的刺刀捅弯了,就用枪托砸,用手榴弹敲;有的冲过去与鬼子扭成一团,拉响敌人身上的手榴弹,同归于尽……”
新四军老战士栩栩如生的讲述,让同学们仿佛看到那弥漫的硝烟、闪光的战刀,听到隆隆的炮声、雄壮的号角。
“所以说,国旗是用烈士的鲜血染成的,国歌是用战士们的呐喊写成的。”已经白发苍苍的老战士深情地说,如今很多老战士一听到国歌,就浑身是劲,似乎又回到了那杀声阵阵的战场——这就是国歌的神奇力量。
“有人说,现在已经是和平年代,国歌里唱的‘最危险的时候’、‘最后的吼声’、‘敌人的炮火’已经有些不合时宜了,你们怎么看?”故事会现场,有同学这样问。新四军老战士张肇认真地说:“什么叫居安思危?有句老话说:忘记过去就意味着背叛。这首诞生于战火中的国歌,可以时刻提醒身处和平、幸福时代的人们,不要好了伤疤忘了疼,不要忘记苦难的过去,不要忘记那个最危险的时刻,不要忘记历史。我们时时唱一唱国歌,就会想起为今天的幸福生活献出生命的无数革命烈士,就会多一分清醒,多一分忧患意识。”
82岁的张肇还告诉同学们:“我已经中过一次风,医生说,如果我再中风,就要变成痴呆症,就讲不了了,所以我要趁现在多给大家讲讲抗战的故事,呼吁更多人记住这段历史。”一番情真意切的发言,博得现场大学生的热烈掌声。
老战士讲得慷慨激昂,大学生听得心潮澎湃。因为这一首凝聚着中华民族精魂和意志的歌曲,两代人的心紧紧贴在一起,以同一节奏跳动。
“入学那天起,我对国歌就有了深厚的感情——每周一早上,学校举行升国旗仪式,同学们穿着整洁的校服,戴着鲜艳的红领巾,迎着鲜红的太阳,期待国歌奏响、国旗升起那一刻。国歌就像一声声催人奋起的冲锋号,呼唤着我们为祖国的未来奋勇前进,我们大学生不会忘记肩负的历史使命。”金融专业大二学生徐子雁真诚地说。
2009级规划班的杨丹舟表示,非常荣幸能参加这次故事会,“我们应该牢记历史,让国歌在心中永远传唱”。
官方微博
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