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金晓林,浙江工商大学环境学院给水排水工程专业2010级学生,个头不高的他在人群中并不显眼,但在老师和同学眼里,他是不折不扣的环保“明星”。大学四年,金晓林用行动不断实践着自己的环保梦,同学们亲切地称他为“环保卫士”。
金晓林在2013年浙江省挑战杯中获奖
父亲离世,苦难催生环保梦想
给水排水,并不是一个非常热门的专业,金晓林之所以会选择这个专业,还得从他的父亲讲起……
金晓林出生于浙江诸暨一个普通的农村家庭,常年在外打工的父亲以及勤恳务农的母亲构成了他朴实平淡的少年记忆。
2008年春天,刚踏入高中半年的金晓林遇到了人生的一次大变故。有一天,其父因长期在环境恶劣的五金生产车间工作而导致精神疲惫、浑身乏力。入院检查后发现疑似重金属中毒并导致血小板急剧减少,医生猜测重金属物质或来源于饮食和饮用水中,可惜的是2个月的持续治疗仍未能挽回其父亲的生命。
失去亲人的金晓林十分悲伤,但他并没有消沉,他一直没忘记医生最后在给父亲诊断中的猜想,“重金属物质或来源于饮食和饮用水中。”这句话一直萦绕在他的脑中。正是因为这样,在高二文理分科时,金晓林果断选择了理科,在心里也催生起了环保、治水的梦想。两年后,金晓林凭借自己的努力,考上了浙江工商大学环境学院的给水排水工程专业,他说:“父亲的离世,带给了我许多遗憾和愧疚,我选择给水排水专业,就是想成为一名环保卫士,为减少‘癌症村’、‘寡妇楼’等现象付出自己的努力,这样才不会让其他家庭重蹈我的遗憾”。
专注科研,热心公益,传递环保理念
2010年,金晓林进入浙江工商大学学习,他十分珍惜大学里的读书时间,全身心投入到对自己专业的学习和研究中,他说:“选择了这个专业,我就要把它学精,用专业知识为社会服务。”
在同学们的眼中,金晓林是个科研迷,进入大学后他不久便主动申请了研究水污染的丛燕青教授的实验助理,一有时间就会扎在实验室里,由此实验室也成了他最常待的地方。
扎实的学习和研究也给金晓林带来了丰厚的成果。不仅专业成绩名列前茅,还多次获得国家奖学金,尤其在科研竞赛方面,他的项目获得了国家级荣誉5次,省级1次,院校级十余次,其中由他带领的“SUPER”治水大学生科创团队被评为2014年全国首届大学生“小平科技创新团队”;在2013年度全国高校给排水专指委会议上,他的研究还被评为“中国给水排水杯”全国高校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本科生科技创新优秀奖(全国仅7项)。四年来,金晓林获得了近10万元的科研经费和科技奖励,参与申请4项国家发明专利、成功授权3项实用新型专利。
金晓林说:“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在学习和研究的空余时间,他还积极地参与到环保公益活动中。2010年和2011年,金晓林分别前往杭州余杭区和西湖区进行环保宣传。此外,进社区、下基层,他将环保理念传递给了他所接触到得所有人,期间他还获得了全国大学生千乡万村环保科普行动优秀志愿者的称号。
金晓林的指导老师丛燕青教授说:“金晓林同学做事情有毅力、肯吃苦、能担当。是一个具有社会责任感的优秀学生。所有的成绩都来自他背后的汗水和付出!”
攻坚克难,努力实现科研成果转化
2013年,杭州的夏天异常炎热,大多同学都乘着暑假出去避暑或在家享受着空调,而金晓林和他的团队成员们日夜奋斗在学校的实验室中。由于在老校区,并未安装空调,小试中炎热的天气给他们带来了不少麻烦。
当时,金晓林和他的队员们正在做《超高盐医药化工高浓度废水达标处理装备》的研究,实验与浙江国邦药业有限公司签署了30万元的中试合作合同。为了使研究成果能够向实际转化,在实际操作中遇到了不少麻烦,金晓林说:“实际过程中与实验室操作存在很大差异,情况往往更加复杂,水质变化更大,发现了仪器装置受到了腐蚀等很多问题。”虽然有很多困难,他和他的团队一连十几天扎在中试基地中,最后采集到了许多宝贵数据,并于11月份成功验收。能成功验收,金晓林也坦言不易。
这只是金晓林作为一名环保卫士为治理污染而奋斗的一个缩影,问及“五水共治”他非常支持,他说:“浙江今年如此重视治水,对自己也是一种激励,自己今后一定要在环保上做出自己的贡献。”同时他也表示,他正准备参加余姚的“五水共治”活动,并拟担任余姚市青年企业家协会绿色发展智囊团成员。(编辑 陈永生)
浙江工商大学环境学院金晓林:我有一个环保梦_校园人物_高校之窗_高校频道_中国青年网
http://school.youth.cn/rw/xy/2014/0413/157182.shtml
官方微博
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