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8日,“SAT疗法”中日学术交流会在我校下沙校区举行。副校长陈寿灿出席并致辞。日本筑波大学宗像恒次教授,以及来自各高校的知名学者、心理健康教育教育工作者等50余人参加交流会。
交流会上,陈寿灿在致辞中首先向远道而来的日本客人、各位专家老师的到来表示诚挚的欢迎,随后简要介绍了我校的办学历史、规模和特色,以及心理健康教育中心的相关情况。他说,此次“SAT疗法”中日学术交流会在我校举办,不但有利于国内外同行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和咨询的学术沟通与联系,也将进一步丰富我校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咨询的思路和手段,从而更好地推进学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最后他表示,期待各位专家学者在交流会上充分展现其宝贵的学术思想,传递先进的技术方法。
日本专家宗像恒次作大会主题报告“情动认知疗法——SAT疗法”,日本学者小林啓一郎作了“找到癌症的意义——感谢母亲的预兆”的专题发言,云南大学杨文洁老师作了“SAT疗法在中国的推广以及在高校心理咨询中的运用”的专题发言。
宗像恒次,东京大学保健学博士,哈佛大学医学博士后,SAT构造化联想法创始人。在日本,SAT疗法与内观疗法、森田疗法齐名,它起源于亚洲文化,更切合亚洲人群心身特点的前沿心理咨询法。经过30年发展,SAT疗法的理论和技术已非常成熟,它教会人们把人生的失败、挫折、疾病、纠纷变成自我成长的能量,并对心理障碍或心理症状的治疗干预以及对多类癌症、二型糖尿病等疑难杂症的临床治疗都有显著效果。
官方微博
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