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报记者 徐益平
鲁冠球、宗庆后、郭广昌、马云……在不少国人眼里,有“中国第一商帮”之誉的浙商几乎是成功的代名词,但昨天在杭州开馆的国内首个以浙商及浙江民营经济发展史为展示对象的浙商博物馆却专门设立名为“英雄背影”的板块,为浙商中的“失败者”提供一席之地。“我们希望浙商博物馆有别于传统的商帮博物馆,不以财富论成败、不以成败论英雄,突出的不是财富本身,而是创业者的精神,同时唤醒社会尊重财富、善待财富的新商业伦理观。”馆长、浙江工商大学浙商研究院副院长杨轶清说。
三知名浙商以背影入展
进入“英雄背影”板块的有3位浙商:步鑫生、叶文贵、陈金义,都是在浙江改革开放史上一度名声响亮却又令人扼腕叹息的人物。
浙商博物馆展示了步鑫生在海盐衬衫总厂用过的裁缝剪、尺等实物。原嘉兴海盐县衬衫总厂厂长步鑫生是1980年代初全国最知名的“改革厂长”。1988年,由于盲目扩大生产规模、企业资不抵债,步鑫生被免职。自此,这位光芒褪尽的“改革偶像”逐渐成为时而唤起人们某种追忆的历史名词。
来自温州苍南的叶文贵是1980年代的温州首富,有“温州第一能人”之称。1988年,他开始研发电动轿车,比“汽车狂人”李书福要早很多年,但在投入1500多万元后,因始终没能实现商品化,最后跌倒在电动汽车的研发路上。杨轶清介绍,叶文贵向博物馆捐赠了一个红色玻璃钢车壳,已被扔在荒草丛中日晒雨淋了20多年。
前福布斯富豪、浙江金义集团董事长陈金义则因1992年一口气拍下上海黄浦区6家国有、集体所有制小型商店而一夜成名,被称为“私吃公”第一人。陈金义事业跌至谷底的转折点始于在重油中加水的所谓“重油乳化”项目,外界质疑其是伪科学“水变油”。2006年、2008年两次身陷“老赖门”事件后,陈突然销声匿迹,至今不知所终。
对为他们专辟展区,杨轶清解释:“财富多少不是成功与否的唯一理由,我们看来,倒下为路石和立着为路碑之间并没有天壤之别。如果遵纪守法、诚信经营、与人为善,一样值得尊重,甚至比狡猾贪婪的得意人更让人心生敬意。这个板块之所以叫‘英雄背影’,是因为今天看到的是他们落寞的背影,说不定这些摔倒在地的人明天又重新走在金光大道上,神采飞扬。毕竟,成功与失败都是暂时的。”
“浙商精神”出现断层
除了“英雄背影”,浙商博物馆还设立千年商脉、筚路蓝缕、钱塘春早、破冰起航等11个功能区块。“博物馆以‘天下浙商精神家园’为定位,全面展示数千年来浙江经济的人、物、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民营经济的成长壮大过程和1000多万天下浙商的创业创新史,力求成为传播浙商文化、弘扬浙商精神、展示浙商贡献的窗口,成为服务和凝聚浙商的平台。”博物馆承建方浙江工商大学党委书记、省社科联主席蒋承勇介绍。
在浙江经济研究者看来,浙商博物馆的建成有助于外界重新认识、厘清“浙商精神”的精髓。过去数年,每到经济复杂期,财富阶层总容易成为众矢之的,他们的形象总和“挥金如土”、“爱慕虚荣”、“为富不仁”等联系在一起,尤以浙商为甚。以浙商的典型温州商人为例,2011年的温州老板“跑路潮”及其引发的民间借贷危机,使温商至今仍处在极端评价和“妖魔化”的风口浪尖,“温跑跑”、“高利贷”一度成为其标签。
“浙商的尴尬”固然与环境有关,更是因“浙商精神”的承续出现缺失与断层而起。“浙商的风光使很多人甚至浙商自己,忘了他们是怎么走过来的”,浙江省浙商研究会副会长胡宏伟认为,“‘浙商精神’一定程度的退潮已成为不争的事实。”
在浙商博物馆内,成功浙商创业初期的原始物证是展示重点之一。包括前福布斯和胡润富豪榜“双料首富”、娃哈哈集团董事长宗庆后43岁创业时送货用的三轮车,全国工商联副主席、传化集团董事长徐冠巨创业时的一口大缸,省工商联主席、正泰集团董事长南存辉用过的补鞋机,广厦集团创始人楼忠福一枚有三条刀痕的公章等。
http://epaper.dfdaily.com/dfzb/html/2013-10/16/content_825169.htm
官方微博
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