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一课,授君人生

来源:钱江晚报  发布日期:2013-10-25   字体:

荣光教授,46年教龄,潜心于教育和阅读,如今他快退休了

最后一课,授君人生

  本报记者 林晓莹 文/摄

  本报通讯员 俞子依

  还记得那个倡导吃饭用两双筷子的亚洲食学大家吗?他就是浙江工商大学人文与传播学院教授赵荣光。

  本期“大学城大讲堂”,带你走进赵荣光教授退休前的最后一堂课。

  那一天,赵荣光教授对自己的人生心得侃侃而谈,以期给学生们的人生道路带来一些启发。

  讲座在校学生剧院内进行,座无虚席,演讲时长两小时,中间有5次全场热烈掌声,讲座结束后师生们恋恋不舍。

一生,我对得起课堂每一分钟

  讲座一开始,赵荣光问学生:“你们上过我的课吗?喜欢上我的课吗?”

  学生们异口同声回答:“上过!喜欢!”

  是什么让学生们喜欢他的课呢?赵荣光说,因为他爱讲台,爱学生,他对得起课堂上的每一分钟。

  “无论在国外还是国内,各行各业中最神圣而艰难的两个职业,是教师和医生,因为有着一份沉重的社会责任。”赵荣光说,他对自己的每一节课都是“力求最好”,对下一节课是“追求更好”。

  赵荣光认为,教师这个行业不该分“合格、优秀、杰出”,因为教学过程不是生产线,而学生不是肯德基的面包。“如果把教师仅仅看做一个职业,那社会就堕落了。”

  在课堂教学中,赵荣光从不会问“你听明白没”,而是问“我讲清楚了吗”。

  “学生是我的朋友,我要尊重每一位学生。”赵荣光说,师生间没了隔阂,学生更能接受教师提供的信息,把课堂内容真正听进去。

  大学讲台,是老师和学生的灵魂和思想发生碰撞的地方。赵荣光说,他的46年教书生涯,曾得到很多鼓励和启发,其中不少来自学生,他非常感谢那些学生。他认为,人生就是一个相互影响的过程。

一生,我靠读书来摆脱烦恼

  赵荣光叙述自己的人生经历,更多是在谈他的读书经历。

  他4岁开始识字,6岁开始听书,然后,读书伴随了他56年,几乎每天都是书房、教室、图书馆三点一线的生活,直到现在,他还坚持每天用15小时来阅读。按照他的话来说:“读书让我没有时间烦恼。”

  年轻时,曾经有人问赵荣光:“你有理想吗?”

  现在的赵荣光说:“那时我没有理想,只有感伤。那段日子,虽然看着是李白的‘天生我材必有用’,可是,材是李白而不是我,我为自己像朝露冬草一样脆弱而伤感。”

  赵荣光停顿了半分钟,接着说,“那时有些羞愧,但后来发现,读书可以摆脱一切伤感。于是我开始沉浸书海,因为读书的人是没有时间去烦恼的,而会烦恼的人就是因为不读书。”

  赵荣光说,“我是个不知春夏秋冬的人,只有看到街上有人穿短裙了,才知道夏天来了,外面开始飘雪了,才知道冬临了。”

  就这样,他潜心于读书。

一生,健康是一切的出发点

  今年赵荣光65岁。他告诉学生,一定要注意健康。这时他提到了“人生损寿论”,意思是青年时期对健康的重视是寿命的基础。

  他认为,重视以下几点就能得到健康:“第一是生存的自然与社会环境;第二是食物质量及饮食方式;第三是心态以及养生;最后一点是不要有意外。”

  “活着才有其他,健康地活着才有美好的一切。”赵荣光说,自己年事已高,并且身体不是很好,希望台下的同学们能够健健康康过好每一天。

  讲座尾声,赵荣光还与学生进行互动,对“理想”、“教育”等一系列问题阐述了自己的见解。

  董同学来自工商管理专业,问:“当外界对你有种种质疑甚至反对声音的时候,你会难过吗?你怎么面对?”

  赵荣光回答:“就像有一天你进了动物园,有猴子叫,狮子叫,老虎叫,更种各样的声音都有,你根本管不了。在这个大道既隐的时代,能做到的是独善其身。”

  他还强调:“当你功利性地做一件事情时,你不是在追求,而是在投资。当你有一天像置身于青藏高原那样不知世间状态,你的追求就快成功了。”

http://qjwb.zjol.com.cn/html/2013-10/25/content_2380660.htm?div=-1

官方微博

官方微信

  • 分享到

商大要闻

综合新闻

教学科研

地址:浙江省杭州市下沙高教园区学正街18号 丨  邮编:310018 丨  电话:(86)571-28877777 丨  传真:(86)571-28877222
浙ICP备05073962号 丨  浙公网安备33011802000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