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法治发展进程中,浙籍法学家是活跃在中国法学界的一支重要力量。从晚清修律大臣沈家本到中华民国宪法草案起草人吴经熊,再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法院第一任院长沈钧儒,都是中国法学界的泰斗。
近日,江平、陈光中、高铭暄、应松年4位浙江籍著名法学家来到浙江工商大学,出席钱江法治高层论坛暨省法学会浙籍法学家研究会2013年年会,并作法治中国建设方面主题演讲。
现场,4位法学大家被聘为浙籍法学家研究会荣誉会长。会议围绕“浙籍法学家与法治理想、法治文化、法学教育、反腐倡廉”等议题展开。
会议中,江平作了“土地制度的进一步改革问题”的报告,详细分析了与农村集体用地能否进入以及如何进入流通有关的争议问题;陈光中的报告主题是“遵循司法规律,深入司法改革”,他就如何在司法规律的引导下积极而稳妥地继续推进司法体制和司法权力运作机制改革进行了深入细致的分析;高铭暄作了“我国刑法立法与实施的若干思考”的报告,对我国刑法立法的刑事政策和社会背景进行了深刻解读。应松年作了“关于法治政府的几个问题”的报告,提出了自己“法治政府”的中国梦。
随后,浙籍法学家研究会理事围绕着四位著名浙籍法学家的主题报告,分别就“浙籍法学家与法治理想”、“浙籍法学家与法治文化”、“浙籍法学家与反腐倡廉”、“浙籍法学家与法学教育”等议题进行了广泛热烈的讨论,形成了高度共识。
“通过论坛的形式传递法治、法学、法律的声音,非常有意义。”会长陈寿灿说,要更好的发挥浙籍法学家研究会平台作用,牢牢把握和挖掘这座“金矿”,创新工作形式,积极开展各项活动。同时要将研究会的工作重心放在关注浙江现实、贴近民生热点上来,切实推动“法治浙江”建设进程。
本报记者 林晓莹
本报通讯员 王汝菲
http://qjwb.zjol.com.cn/html/2013-11/07/content_2399484.htm?div=-1
官方微博
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