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消费面面观

来源:浙江教育报  发布日期:2013-11-20   字体:

 

    □本报记者  徐凯伦    本报通讯员  王汝菲       

     饮食: 430多元,学习: 275元,服装饰品: 320元,休闲娱乐: 156元,寝室水电费和日常生活用品: 147元,总共花了1328元左右。浙江科技学院陈琳婧给记者算了一笔账,这是她今年10月在手机账本上记下的开支。“大一进来用的是纸质本子,后来看到手机上有记账功能,从大二开始我就把每月的账都记在了手机上,这样查询起来也更方便些。”

     小陈的开支水平在学生中属中等。很多学生都说,每月1200~1500元的消费是一个大学生正常范围内的花费水平。但像她这样有定期记账习惯的学生在高校中占有一定比例,还不算太多。陈琳婧同寝室的同学俞力琳坦率地告诉记者,她就是属于那类从不记账的学生之一。在即将迈进大学生活前,父母为她算了一笔账,吃穿住行、买书和课堂用品的费用、各种包括参加校内外培训班在内的学习费,加上偶尔额外的旅行娱乐等费用,算起来在每月1500元左右。“每月父母会往我的卡里打进这笔费用。我感觉这样的消费水平在杭州这个城市对大学生来说是属于基本水准的。”

     大学生的日常消费涉及到很多生活常识,比如科学理财、投资、消费结构等。采访中,记者发现,有相当一部分的学生对此并没有太多认识。浙江工商大学财务与会计学院教师徐丽芬开了一门面对本专业学生的这类知识的选修课。她认为对于大学生来说,了解和认识基本的消费常识是一件对他们目前和今后的生活都很有帮助的事。她个人推荐给学生一套如何学习这类基本常识的方法,请他们借鉴和参考:如大一的时候可多看看报纸、电视、网络等媒体上关于合理消费的新闻,从而积累一些基础性的理论知识,例如成本计算、开销预算等。大二的时候,就可以有意识地在确保课堂学习质量、扎实地学好专业知识的前提下,适当地在校内外做一些合适的兼职工作,因为自己赚的钱往往会加倍珍惜,这会让他们更加主动去学习消费常识,树立正确消费观。大三、大四的学生,如果有些存款的,可以考虑学习如何调整和规划个人积蓄和花费结构等专业性强一些的知识。学有余力的学生也可以在课余恰当地参加一些商业化的社会实践活动,积累更多此类理论和实践知识的运用经验。

     浙江理工大学的赵海威同学来自河南农村,家庭经济状况一般,所以他的手头就没有像上述几位同学那么宽裕。“每个月家里给我八九百元,在我看来已经算是很好了。我一开始对父母说,600元就够了,但父母心疼我,还是多给了些。”赵海威并没有为自己的生活费相对较少而不乐。

     大一暑假,赵海威去了一趟无锡,他联系上了一位老同学,通过这位同学的推荐他走进了一家工厂兼职。工厂任务繁重,一个月做白班,一个月做夜班,他坚持了下来,为自己赚到了额外的生活费四五千元。大二暑假,他又去了一家工厂,暑期工的经历让他有和别人不一样的消费观,在这方面他自认为比部分同学更有规划性,注重预算。

     “平时,我在学校艺术与分析基础实验室兼职。”这是一个勤工俭学的岗位,奖学金、助学金也是他收入的一部分来源。“业余时间,我也会为婚庆活动拍摄和制作视频,这些不光为我增加了收入,还相对能减轻父母的负担,更为自己提供了一个个锻炼和成长的平台。”

     “钱要用在刀刃上。”浙江工商大学刘路阳的父母时常对他这样说。家庭教育对他的消费观影响很大,为了买一些自己喜欢的价格不菲的工艺品,他在保证专业课学习成绩优良的基础上,坚持在元旦等节假日兼职,用自己兼职的收入来购买这些日常开销计划外的东西。他的父母对他在理财上也“很放心”,对他能一边兼顾到学习,一边通过自己努力适当地补充生活费表示赞成。

     徐丽芬建议学生学习当今社会常用的一些基本消费技能,比如网购。在她看来,一些学生因为担心受骗,不敢在网上购物,这是需要克服的心理,因为只有学生自己尝试过,才知道怎样去规避这些消费风险,增强防范风险的意识。

     在她开的一些选修课上,有些学生兴冲冲地问她,怎样才能快速致富?做什么最赚钱?当得知这不是这门课开设的目的时,这些学生感到很失望,甚至失去了学习这门课的动力。“这样的观点是非常错误的。而这类选修课的目的之一,就是纠正这种对这方面知识的错误理解。”恰恰是这些学生需要补补这门课了。她认为。

如何让社会、学校、家庭为学生创造更多获取这类常识的平台,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消费观,确实是值得社会各界人士和教育工作者深入调研和探讨的。这些“小事”不小,今天的大学生正是明天的社会人,提前做好这类教育工作,将有助于理顺他们今后的家庭生活、职场生涯;有助于可持续性地推动和维护良好的社会风尚,引导大学生积极主动地传承和发扬自强自立、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等优秀中华传统文化。

http://www.zjjyb.cn/jyb/gjjw/4169.html

 

官方微博

官方微信

  • 分享到

商大要闻

综合新闻

教学科研

地址:浙江省杭州市下沙高教园区学正街18号 丨  邮编:310018 丨  电话:(86)571-28877777 丨  传真:(86)571-28877222
浙ICP备05073962号 丨  浙公网安备33011802000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