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韩国韩奎良教授为浙商大学子讲座。 本报通讯员 张瀚文 摄 |
本报记者 林晓莹 本报通讯员 王汝菲 吴叶倩
近日,浙江工商大学举办国际教育周,来自英国、法国、比利时等国的教授作了关于经济、管理、人文方面的讲座。
本次国际教育周邀请了来自8个国家20多所国外友好高校的代表。具体活动包括5场次国际学术讲座,5场次国际交流项目推介会,5场次国际合作洽谈会,中外学生文艺汇演等。
与韩奎良教授一起思考
如何度过百岁人生
来自韩国交通大学的韩奎良教授为浙商大学子带来一场题为“如何度过百岁人生”的讲座,让人深思。一开讲,韩奎良就给学生们抛出一个不好回答的问题:“假如你以后每月赚5000元,会拿出多少钱给父母呢?”
台下的学生各个摸着脑袋,不好意思回答。沉默了几分钟后,韩奎良笑着说,“韩国大学生和你们一样,都有毕业后该去向何处的烦恼。越来越大的就业压力和家庭压力让大家对未来感到迷惘,其重要原因就是父母辈越来越长寿,老龄化问题不但是个家庭问题,更是社会关注的问题。”
“在中国,人们的平均寿命是73.5岁,百岁及以上老人有54000余人。”韩奎良说,随着时代的发展与科技医疗水平的不断进步,就算大家不想活到100岁,也会活很久。
韩奎良认为,老年人最主要四大问题就是没钱、疾病、孤独、没工作,如何让老人健康度过人生最后一个阶段,是大家需要思考的问题。
那么,人们的寿命越来越长,如何让年轻的自己成功过渡到老年时期呢?韩奎良表示拥有良好的饮食习惯和保持愉悦心情以及适当的运动是关键。
“大家知道为什么女性的平均寿命会比男性长吗?其中一个原因是因为女性喜欢笑,微笑也有助于我们的长寿。”韩奎良就与在场的同学一起加入了微笑练习,“来,跟着我说‘泡菜’(韩国发音)。”
韩奎良告诉同学们,平常多动动手指也可以延缓大脑老化。作为年轻人,从现在就要对自己进行健康管理,对身体器官进行保护,远离不良习惯,这样等老了才不会有疾病。
中外学生同台秀才艺
用中文演绎“我的中国梦”
除了各类国际学术讲座,学校还举办了一场中外学生文艺晚会,来自五大洲近50个国家的留学生与中国学生一起带来了一场狂欢。
晚会上,世界时装秀的表演就好比是米兰的“国际时尚展”,非洲民族风、亚洲古典风、欧洲时尚风的完美结合,赢得台下阵阵掌声和尖叫声。留学生尼克和中国学生张潮妹的相声滑稽幽默,妙语连珠,他们为观众诠释了“哭笑不得”等成语的意思。
作为人气最高的主持人,来自泰国的珠珠每次上台都会赢得大家的喝彩,对她来说,在中国这么久最难的就是说一口标准的中文,观众的认可令她有很成就感。
晚会尾声,中外学生在小提琴、吉他、非洲鼓、二胡等乐器的伴奏下一同合唱,“我爱中国,中国就是我的家;我爱中国,我们都说中国话……”一段RAP让所有人都嗨翻全场,把整个晚会推向了高潮。
来自经济学院的杨同学说:“我感觉自己像在看汉语桥的节目,留学生们都好high,坐在我旁边的国际友人情不自禁站起来在跳舞,我也被带动起来了。”
为学子搭建世界平台
与国外90余所高校建立了交流合作
此外,在本次国际周活动中还举行了浙江工商大学国际厅首展式,学校第一部英文宣传片首发式,浙江工商大学新版英文宣传册、留学生招生手册发行等。
信息学院学生陆颖智曾经参加过美国加州大学的交流项目,本次大规模的国际交流项目推介会又吸引她前往。“我打算再去英国的高校交流学习,很多国外高校齐聚一堂,项目信息一目了然,还可以直接和校方交流,很方便。”
“一直以来,学校高度重视国际交流与合作工作,已与美国、英国、法国、德国等国家的90余所知名高校建立了各类交流合作关系。”浙江工商大学副校长戴文战说,希望通过此次活动,让更多的师生与国外学校有更直接深入的沟通和交流,对交流合作有更准确的认识。同时,也希望有更多的国外高校对工商大学有更加全面的了解,从而进一步加强交流合作,提升学校的国际教育化水平。
http://qjwb.zjol.com.cn/html/2013-11/21/content_2421631.htm?div=-1
官方微博
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