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时报讯 这两天,浙江工商大学的学生在如火如荼地进行爱心伞宣传——增设新伞,请学生们能爱护及时归还;寻找旧伞,将“遗忘”的爱心一点点找回来。 这是学校第二年进行爱心伞活动。去年设置的220把伞,除了两三把伞尚存,其他都一去不复返了。今年,他们除了会为爱心伞借用条件“加密”,也要把曾丢失的伞一把把地找回来。用他们的话来说,学校里的师生都受过高等教育,他们相信大家的素质应该是好的。
活动负责人徐茜说,这个学期刚开学,几个同学想要去了解一下“爱心伞”的活动效果,并重新统计一下伞的数量,结果发现220把雨伞,在公共租借区内所剩无几。这些同学很细心,这个观察期一直持续到现在。在他们的长期的观察中发现,只要天一下雨,消失了的“爱心伞”就会出现在伞架,“我们的伞都是一家公司赞助的,上面印有公司广告,很好找的。” 奇怪的是,但是一天晴,伞架上又是空空如也。 可见“爱心伞”确实还是有帮助的,只可惜原本的公共福利却变成了部分同学的私有财产。 那些伞还回得来吗?徐茜无奈地表示,如果能找回来当然很好,但是,怎么去找伞?如果要一间间寝室去找,工作量实在太大了,全校那么多学生谁知道是谁拿了呢。而且活动正好过去一年,活动负责人正在换届,新进成员工作一时很难跟进,“我们希望它们的临时主人能够将它还回来。”
为此,今年,日语学院减少了“爱心伞”投放,只新增80把。为了方便管理,投放地点只限于图书馆和自己学院楼。徐茜表示,活动组织人员已经和爱心站的负责人员还有保安沟通好了,由他们进行监督,借伞必须进行登记。另外活动负责成员会进行定期监督,电话联系那些两周还未归还雨伞的同学。 相比之下,首次组织“爱心伞”活动的工商管理学院李盈盈同学,对雨伞管理更显乐观。她觉得大学生毕竟素质普遍较高,只要管理方式稍加完善,他们一定能够及时归还。“已经投放了50把伞,之后会再加投100把。借伞的学生必须出示学生证,准确登记信息后才能外借。另外,会在雨伞上打印学院名和公益标语,进行督促并防止学生将‘爱心伞’与自己的伞弄混,还会成立小分队,及时清点并每天晚上进行归置。” | |
http://www.qnsb.com/fzepaper/site1/qnsb/html/2013-11/26/content_465708.htm
官方微博
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