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米、水果、肉类存放了多少天,能闻出来香烟是真是假,也能闻出来
工商大老师造了个神奇的“鼻子”
商报讯 (见习记者 陈琪) 电影里,我们常看到消防队员头戴防毒面具,它的形状和原理与警犬的鼻子差不多,因为警犬是嗅觉最敏锐的动物。不过,杭州的大学老师看后有点不屑:这事,太简单了!在浙江工商大学惠国华老师的实验室里有个神奇的“鼻子”。说不定未来的某一天,你去超市买东西时,也能带上神奇的“鼻子”闻闻味,省去买到不新鲜食品和假冒伪劣品的担忧。
神奇“鼻子”的学名叫食品质量安全检测仪,它的亮点是通过气味辨别食物的新鲜程度和真假情况。看起来很神秘,其实,它模仿的正是人类的嗅觉原理。
这几天,惠老师正在进行大量的实验,为“鼻子”建立更庞大的数据库。有了它,各类商品新鲜程度和真假情况的区分两三分钟就能完成。
为了证实建库的科学性,惠老师买来了黑芝麻、大米、燕麦、荞麦做实验。
“建库过程比较简单,将买来的样品放入检测容器中封闭静置半小时以上,然后打开电源预热仪器,等仪器就绪后,使用取样器检测样品,同时使用配套软件记录被测样品的数据。”实验开始四十分钟后,四种样品随着存放时间的增加,霉变程度愈加剧烈。神奇的是,显示屏及时跳转出了各类谷物的霉变时间。
机械鼻子为啥这么灵?因为惠老师给“鼻子”装上了特殊传感器,它可以分辨食品气味中的化学成分,气味信息传输到芯片后,电脑会在数据库里寻找资料,输出分析结果——食物存放了多少天,中华牌香烟是真是假、猪饲料是否正宗等。
现在,食品质量安全检测仪已经在食品质量检测方面显现出了明显优势。它的检测范围扩展到了肉类、水果、牛奶、谷物、果汁、饮料、酒水、饲料、香烟、咖啡……
不过,在惠老师的眼里,“鼻子”辨别的范围还远不止这些。随着技术的发展,“鼻子”最终要成为一种应用范围更广的智能分析仪。
有一件事,让惠老师很担心,那就是检测仪在国内有没有市场?
“国外已经有数十家公司商业化开发该类仪器,国内有一些公司代理销售国外产品,销售对象一般是检测机构、大学等。但目前为止,在食品质量安全检测领域的该类仪器实际应用还没有真正火起来。因为,国外产品的价格往往非常高,大多数机构不会高价购买;食品质量安全检测仪的智能检测性能还没有达到实际应用的水平,产品市场还没有培育起来。”不过,惠教授的这台设备已经“实战”了数百回,发明成本也不算太高,产业化后价格不会很贵。
官方微博
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