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没有在堆积如山的快递中寻找过包裹?你有没有因为无暇取件而迟拿好几日呢?随着网购的大学生不断增多,网购的种类和数量也在不断扩大。他们不仅在网络上购买书籍,甚至连衣物等日用品都购置于互联网。据统计,每日送达高校的快递包裹数量少达几百件,多则有上千件。
近日,当记者走进浙江工商大学杭州商学院的教工路校区时,发现“双十一”后情况更是如此。中午12点20分左右在西校门口,已经能够看到多家快递公司在等待学生前来取件,堆积如山的包裹在地上凌乱铺开尤其显眼,对校园交通都造成一定影响。
意外的是,记者看到两位挂着“学生党员办公室”工作证的同学,取走了十几个大小不一的包裹。经过询问,原来他们都是参加了学校开展的党员义工服务项目——“爱心小邮差”,帮无法来取快递的同学代收包裹。
两位积极分子正在根据名单寻找代收包裹 张佳妮摄
欧同学说:“我们‘爱心小邮差’利用微信作为平台,不能及时领快递的同学可发送个人信息到‘杭商院学党办’的微信平台,我们会安排人代收包裹并且送到他们的寝室。”
为保证同学们及时收到信件,“爱心小邮差”还走进校园收发处、学生公寓管理处,以寝室楼为单位对信件分类并且进行派送。记者跟随了一次他们的派送,一位收到包裹的王同学反馈:“真的非常感谢,这在方便广大同学的同时,也减少了学校门口集中取快递时的拥堵。”
无独有偶,在浙江工商大学下沙校区,信息学院的青年志愿者也开展了类似的活动——“志愿信鸽”。钱江湾生活区37幢,记者看到寝室楼下的信架里整齐地排列着各类信件与明信片。楼管阿姨说;“今天是星期三呀,每个星期他们都来理的。”楼管阿姨口中的“他们”便是信息学院的“小信鸽”。
“对于每栋楼的信件,我们会对它们进行分类,登记,写上物件名称、寝室号、送信人,收信人等信息。每周安排三人,每人两层,进行送信。”正在有条不紊登记着的周翰丽同学给记者解释道。
大学生正在认真地对信件进行分类整理 张佳妮摄
任务分配完毕,“小信鸽”们便耐心对着信件上的信息,敲开了一扇扇门,寻找收件人,签字取信。她遇到的多数收信人会很讶异有自己的信件,同样这也让她觉得这样的活动很有意义,可以帮助信件找到主人,也能给寝室楼营造出干净整洁的环境。
目前,“爱心小邮差”和“志愿信鸽”等活动已经开展近两个月,送达信件千余封,代收快递包裹数百件。杭商院党办的指导老师赵庆说:“让大学生特别是学生党员在‘爱心小邮差’这样的活动中去实践和锻炼,既提高了自己的服务意识,也为广大同学创造便捷、和谐的校园生活,这样的活动要长期坚持下去。”
http://news.univs.cn/2013/1129/1005372.shtml
官方微博
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