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届长三角科技论坛生态环境分论坛在浙商大举行

来源:浙江在线  发布日期:2010-11-12   字体:

        浙江在线·教育频道11月12日讯(通讯员 陈国利) 看起来美化着我们的生活环境的城市带,可能是引发城市内涝的一个重要因素,因为绿化带的填土不科学会导致雨天水土流失、晴天尘土飞扬;如果人人少上一次餐厅可能也会大大减少城市内涝的概率,因为餐饮业排出的污物使得城市的排污系统面临的积淀问题日益严重。也许,对这些问题我们没有过多的老虎过,那么,从现在起,就应该注意了。
  11月12—13日,第七届长三角科技论坛生态环境分论坛暨浙江省环境科学学会成立三十周年庆典在浙江工商大学举行。与会的百余位专家、学者、业界精英就“环境保护与生态文明”主题展开了讨论。
  30年来,我们骄傲于城市高速发展所取得的成就,享受城市生活带来的便利的同时,对城市环境不注意保护,而城市自然环境破坏所带来的伤害正在凸显。
  今年6、7月份的天降大水给各大城市带来的压力还让人记忆犹新。暴雨来袭,城市内涝,几乎是被我们说滥的话题。极端气候频繁、暴雨强度大;盲目的城市化进程造成的排水标准过低;城市硬化面积增加,渗透性变差;城市规划赶不上城市化;排水系统建设滞后,“地下”投入少;老城排水设施改造困难;政府部门职责不明,预案不完善,等等,都是造成城市内涝的因素。
  但是暴雨之后,江西赣州一条名不见经传的福寿沟,引起了人们的关注。6月21日,江西赣州市部分地区降水近百毫米,市区未现明显内涝,没有一辆汽车泡水。这套宋人设计建造的排水系统,千年之后仍护佑一座城市免受雨水浸泡。
  “遗憾的是,这个朴素的道理在如火如荼的建设浪潮中并没有得到足够重视。”傅大放教授的一席发言得到了与会者的支持:目前最主要的问题,政府官员只要“面子”政绩,不要“里子”的实惠,只顾地上富丽堂皇,不管地下之虞;执行过程中不尊重规划,部门之间缺乏协调、分而治之,“谢谢指导”之后,还是按着自己的想法做,直接影响了城市排水系统的管理效率。
  其实不仅我国,世界上许多国家都面临着这个问题。日本战后快速城市化的过程中,也曾面临同样的困扰。1982年,就在长崎市为战后奇迹般重建的成就而自豪时,一次特大暴雨的袭击令整个城市陷入瘫痪,299人因灾丧生,超过2万辆小汽车受损。
  现在我国城市内涝对我们又有什么启示?城市建设何去何从?必须寻求城市环境的和谐发展。无论是古代,还是现代,官员都应该做出政绩。只有那些赢得民心,能够造福后代的工程才是政绩。所以,专家们建议,三分靠规划,七分靠管理。在快速城市化的进程中,城市面积迅速扩张,重地上而轻地下的问题普遍存在,加强城市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是解决问题的一大途径;如果能够调蓄,结合城市生态环境建设,源头化收集利用雨水,将区域生态环境的保护与协调,与雨水的资源化利用和源头减排有机结合起来,是未来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保障。如何构筑科学完备的工程体系,防范暴雨的同时对雨水加以回收使用,给我们提出了一个新思路、新课题,可做的工作还很多。而防止城市水土流失造成排水管网的堵塞、对排水管道危害大的行业(如餐饮业)的管理,也是对有效管理防止灾害的发生的建议。
  浙江省环境保护科学设计研究院相关负责人表示,2002年,浙江省确定建设“绿色浙江”战略目标、提出生态省建设战略决策。截至2009年底,浙江累计建成1个国家生态县、43个国家级生态示范区、7个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238个全国环境优美乡镇、9个国家级生态村、19个国家有机食品生产基地和30个省级生态县、712个省级生态乡镇。但是,城乡发展不均衡问题仍客观存在、环境安全潜在风险仍然较高、环保体质机制不够完善、全社会深厚的生态文化氛围尚未形成,这些都是不容忽视的大问题。
  2010年7月,省委书记赵洪祝主持开展了“浙江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思路和对策研究”专项课题研究,确定浙江生态省建设实践总结与下一步建设的思路研究、构建新型环境安全保障体系研究、规范政府环境行为的措施研究、环保社会监督和责任制度建设研究、环境保护经济政策研究等五个方面的重点研究任务,大力推进“811”生态文明建设推进行动计划。即八个方面目标、十一项行动计划和十一项保障措施。八个方面目标:生态经济目标、节能减排目标、环境质量目标、污染防治目标、生态保护与修复目标、环保能力建设目标、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目标、生态文化建设目标。十一项行动计划:循环经济行动计划、节能减排行动计划、绿色城镇行动计划、美丽乡村行动计划、森林浙江行动计划、蓝色屏障行动计划、清洁水源行动计划、清洁空气行动计划、清洁土壤行动计划、防灾减灾行动计划、绿色创建行动计划。十一项保障措施:健全综合考核评价体系、加强环境准入把关、完善环保法规标准体系、完善环境经济政策、严格环境执法监管、完善监测监控预警体系、强化环境科技支撑、加大环保投入力度、健全公众参与机制、构建区域环保联动机制、积极开展试点探索。
http://edu.zjol.com.cn/05edu/system/2010/11/12/017084782.shtml

官方微博

官方微信

  • 分享到

商大要闻

综合新闻

教学科研

地址:浙江省杭州市下沙高教园区学正街18号 丨  邮编:310018 丨  电话:(86)571-28877777 丨  传真:(86)571-28877222
浙ICP备05073962号 丨  浙公网安备33011802000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