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届长三角科技论坛生态环境分论坛上专家说

来源:杭州日报  发布日期:2010-11-17   字体:

第七届长三角科技论坛生态环境分论坛上专家说——
城市怕内涝?多用用地下空间吧
 
2010-11-17 
 
 
  900多年前的赣州福寿沟,给我们今天的城市规划、管理上了一课。(资料图片)
 
 
  通讯员 陈国利 记者 方秀芬

          看起来美化生活环境的绿化带,可能是引发城市内涝的一个重要因素,因为绿化带的填土不科学会导致雨天水土流失、晴天尘土飞扬;如果人人少上一次餐厅可能会大大减少城市内涝的概率,因为餐饮业排出的污物使得城市的排污系统面临的积淀问题日益严重……

          第七届长三角科技论坛生态环境分论坛暨浙江省环境科学学会成立三十周年庆典日前在浙江工商大学举行。与会的百余位专家、学者、业界精英就“环境保护与生态文明”主题展开了讨论。而对于城市内涝,专家也提出了合理化建议。

                                          “福寿沟”让城市不怕暴雨
          暴雨来袭,城市内涝——其实不仅是我国,世界上许多国家都面临着这个问题。日本战后快速城市化的过程中,也曾面临同样困扰:1982年,就在长崎市为战后奇迹般重建的成就而自豪时,一次特大暴雨的袭击,让整个城市陷入瘫痪,299人因灾丧生,超过2万辆小汽车受损。
          而今夏,江西赣州一条名不见经传的“福寿沟”,进入了人们的视线。当时,江西赣州市部分地区降水近百毫米,但暴雨之后,市区内未现明显内涝,甚至没有一辆汽车泡水。
          为什么?因为有福寿沟。这套宋朝人设计建造的排水系统,千年之后仍护佑着一座城市免受雨水浸泡。福寿沟是北宋时期修建的排水系统,它依照街道布局、地形特点,建成福沟和寿沟两个排水干道系统,与整个城市的水塘连通。暴雨来时可调节流量,减少下水道溢流,干道系统利用城市地形高低差,把自然降水和生活、废水排入江中,形成消涨自然闭合的系统。江水涨时自然关闭,江水落时自然开启。
          据介绍,赣州的福寿沟全长12.6公里,断面宽约90厘米,高180厘米,沟顶用砖石垒盖,纵横遍布城市各个角落,设计科学合理,以现在的自然降水和污水处理量,即使再增加三四倍流量都可以应付。

                                                           宋朝人启示多用地下空间
    极端气候频繁、暴雨强度大;盲目的城市化进程造成的排水标准过低;城市硬化面积增加,渗透性变差;城市规划赶不上城市化;排水系统建设滞后,“地下”投入少;老城排水设施改造困难;政府部门职责不明,预案不完善……造成许多城市内涝的原因多种多样,却大多不外乎这么几种。
       其实,福寿沟设计原理似乎并不复杂。但“遗憾的是,这个朴素的道理却没有得到我们的足够重视。”东南大学教授傅大放说,我们搞建设,在顾及了地面以上建筑的同时,也要考虑到地面以下,在这个过程中,“要更重规划,部门之间要有效协调、分而治之,这样才能提高城市排水系统的管理效率。”
      在快速城市化的进程中,城市面积迅速扩张,重地上而轻地下的问题普遍存在。与会的不少专家都提到,三分靠规划,七分靠管理,加强城市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是解决城市内涝等问题的一大途径;如果能够调蓄,结合城市生态环境建设,源头化收集利用雨水,将区域生态环境的保护与协调,与雨水的资源化利用和源头减排有机结合起来,是未来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保障。
      比如构筑科学完备的工程体系,防范暴雨的同时对雨水加以回收使用。而防止城市水土流失造成排水管网的堵塞、对排水管道危害大的行业(如餐饮业)的管理,也可以有效防止灾害的发生。

 

    新闻链接——
  我市一些城市的新建城区已开始探索全新的排水系统。如杭州钱江新城已施工建设高于常规标准的地下管网系统,而淳安等越来越多的地方,近年来也主动请省内外专业机构和专家设计城市地下管网。

 
2版头条

官方微博

官方微信

  • 分享到

商大要闻

综合新闻

教学科研

地址:浙江省杭州市下沙高教园区学正街18号 丨  邮编:310018 丨  电话:(86)571-28877777 丨  传真:(86)571-28877222
浙ICP备05073962号 丨  浙公网安备33011802000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