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 “洋”教师受宠
中国大学加快国际化步伐
陈国利
“学校和学生要国际化,首先要做到教师国际化。”在刚刚落幕的世界大学校长联合会东北亚分会上,浙江工商大学校长胡建淼提出了新思路。
一年一度的世界大学校长联合会东北亚分会日前在浙江工商大学举行。来自中国、日本、蒙古、巴基斯坦等10余个国家和地区40多所国内外大学校长,就全球化时代高等教育国际化的机遇、挑战和发展趋势、东北亚地区高等学校合作的途径方式以及管理机制创新等问题,展开了讨论。
“学校和学生要国际化,首先要做到教师国际化。”浙江工商大学从高校国际化向国际化高校转型的过程中,就教师国际化方面推出了两方面措施,一个是蓝天计划,即每周聘请各国教授进行演讲,不带同声传译,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另外一个是每年有5%至10%比例的由国外的老师来给学生上课。
对于中国高校引进外国师资,大阪商业大学校长、世界大学校长联合会副会长谷岗一郎表示认同:“在中国各大院校,寻求国际间合作交流已渐成气候,不少高校与多个国家建立起了长期的合作机制。在不断的探索实践中,不少院校已经开始注重教师国际化水平的建设。”
为实现从“工商大学的国际化”到“国际化的工商大学”的转型,浙江工商大学通过设立200多门双语课程、推进英汉语口语促进项目、下达学院国际化考核指标、发展留学生教育、积极选派学生出国学习交流等,办学国际化氛围已初步形成。从今年起,学校设立专项基金用于每年派出50名以上中青年教师出国进修,并正在积极推进学术骨干和管理干部到发达国家知名大学集中进行培训工作。计划到2015年,留学三个月以上归国人员占专任教师的比例达到30%以上;在发达国家具有培训进修经历的管理干部比例达到30%以上,努力使专任教师和管理干部这两支队伍的国际化水平居于省内同类高校的前列。
国际化交流,对于工商大学各学院、教师和学生,实现了多方共赢。日语学院与日本高校和企业展开多层次合作,取得了丰富的国际化成果;食品学院以中英合作科研项目的平台为基础,经过近10年奋斗,获得了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法学院与美国文化开发署建立了中美法律诊所教育和抗辩技巧合作项目,有效营造了学院的国际化氛围……
官方微博
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