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爱的同学们,从今天上午9点起,浙江工商大学2011年校友企业及有关单位毕业生就业招聘会如期举行,请你安排好时间。天气不好,请注意出行安全。”昨天一大早,正在滨江一家单位实习的浙江工商大学杭商院毕业班学生胡杰就接到了辅导员发来的温馨短信。
自从进入就业季,这样的短信,胡杰已经收到N条。不管是学校里的专场招聘还是综合招聘会,辅导员都会一一短信通知。这是浙江工商大学搭建就业服务“温馨平台”的一个小举措,让学生亲情就业感受温馨。
亲情就业 感受温暖
学校就业信息网及时收集、发布并积累用人单位信息,目前学校就业信息库中用人单位信息现已近万条。据统计,仅2010年上半年网站改版以来,信息网点击已超80万人次。
浙江工商大学每年的大型招聘会,有一个不成文的规定,总是在研究生入学考试结束后举行。“备战考研的同学,前阶段都在复习,基本上不太有时间去参加招聘会。”浙江工商大学招生与就业处处长孙鹰说,“学校坚持了十多年的子女战略,要把学生当作自己的子女,提供优质服务,让他们感受学校的关心。”
在学校全员参与就业工作的温馨环境下,各学院的就业“红娘”八仙过海,各显神通。金融学院推出“高级职业导师聘任制度”,聘请企业和银行的总经理和行长担任高级职业导师,给学生做职前技能培训。法学院在民意测评的基础上,聘请了一批专业教师担任就业导师,每位就业导师负责1至8名本科毕业生,提供就业技巧、咨询等各方面的信息帮助。外国语学院的张书记笑称自己已经改姓“章”了,考虑到学生在市区实习,要跑回下沙签就业合同很不方便,他索性下班后也把章带身上,学生有需求他甚至可以上门盖章。校外国语学院和浙江省外语培训学校联盟签订协议专场招聘;艺术学院为毕业班创业团队配备创业导师,提供“一对一”创业服务指导等。
多管齐下 培养学生就业能力
自2001年以来,浙江工商大学一直坚持英语寝室与课堂教学互动的教学模式,全方位提高大学生英语运用能力特别是口语能力。学校还通过短期文化交流奖学金,每年引进100多名外国学生来校,直接进入寝室与学生以英语口语面对面交流,为学生创造真实的语言学习环境,帮助学生了解英语语言文化背景。
浙江工商大学招生与就业处还根据学生个性发展特点和就业工作全程化的要求,将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就业指导和学生成长成才相结合,形成了从网络到课堂的全方位、立体辅导体系,构建了“经济+管理”、“工程+经济”、“工程+管理”等双专业、双学位模块,学生从大一起就可以参加辅修和双学位、双专业学习,合理安排大学学习和个性特长的发挥。
此外,浙商大专门搭建了包括研究类、竞赛类、创业类等九大平台,每年提供50万元资金以支持项目研究的方式鼓励和资助本科生开展创新活动;运用学校拨款或校内外捐助设立研究生创新研究专项基金,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2010年,浙商大专门建设了“学生创新创业实验园”,重点帮扶有潜力的创业项目。
专家建议 就业一定要理性
面对良好的就业局势,有着十多年大学生就业工作经验的浙江工商大学招生与就业处处长孙鹰却要“泼冷水”——就业选择一定要理性。
他向毕业生提出了三点建议:“一是就业挑选莫打持久战,用人单位都会有他的招聘高潮期,千万别错过了这个时机;二是区域选择不要太留恋大城市,大城市机会和挑战多,但是竞争激烈,生活成本高;三是对单位的选择一定要适合自己,大规模的国有企业,一般招聘需求人数少,而机制灵活的民营企业需求的人才量更大。据学校的统计数据来看,近几年,去民企的毕业生占了60%以上,发展空间很大,其中不少已经发展为企业的骨干了。”
官方微博
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