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习记者 梅雪风/文
改革开放三十五年,“浙商”以“敢为天下先,用于闯天下”的精神成为真正的世界品牌,而为什么浙江没有一款产品具有i-phone那样的购买力?这个答案似乎要从12月23日下午发布的浙商发展指数中搜索。
9大指数提供发展决策
此次发布的指数以浙商500强发展指数、浙江上市公司发展指数、浙商信心发展指数、浙江中小企业发展指数等9项指数组成。
浙商500强发展指数、浙江上市公司发展指数以2010年为基期。“2010年是中国经济经过2006—2009年大起大落后相对平稳的一年,离先进编制发布第一期指数的时间较为合适。”浙江工商大学统计学院党委副书记蒋剑辉解读指数时说。
蒋剑辉指出,浙商信心指数不存在基期问题,它是根据企业家的对后期判断量化数据计算出来。
浙商500强发展是依据企业 “营业收入”指标为依据,浙江上市公司发展指数以沪深股票交易所上市的浙江上市公司为观测对象,分别计算浙江上市公司规模指数和浙江上市公司竞争力指数。
就分行业看来,浙商500强各行业规模指数都呈现上涨趋势,且两年的规模指数都超过100,能源与环保、农业、信息与文化传媒这三个行业的涨幅最为明显。
从规模和竞争力上看,两种指数的发展趋势相反。上市公司规模发展指数由2011年的111.74点上升到 2012年的149.68点,上涨幅度达到33.95%。究其原因,蒋剑辉说;“一方面是原有的上市公司发展规模扩大,另一方面是浙江有更多的公司选择上市,数量增多,规模增大。而上市公司竞争力指数由2011年的96.68点下降到2012年的87.68点,下降幅度达到9.31%,说明上市公司虽然规模有所扩大,但相对的竞争能力却大不如前。”
事实上,对于浙商企业而言,其竞争力是决定其能否在市场上长远发展的重要因素,也是扩大规模的重要动力,因此浙商企业自身有必要提高其竞争力,尤其是提高盈利能力、主营业务收入等。
最新的浙商信心指数为116.47,超过100,说明该年度浙商对整体的生产经营状况较为满意,对未来的发展保持较为乐观的态度,信心有一定的提升。然而,在数值上,信心指数上涨幅度并不明显,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产、学、研”共话新浙商成长
此次发布会还举办了由浙商研究院和浙商博物馆主办,浙商资源网承办的“浙商竞争力提升与新浙商成长”论坛。风云浙商、丝绸之路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凌兰芳、风云浙商、千岛湖啤酒董事长郑晓峰等新老浙商代表,及浙商研究中心领导参加论坛。
就浙商资源的整合之道而言,凌兰芳说,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全面深化体制改革是浙商发展的一个机遇,尤其是在建立健全社会公平与正义方面,是社会发展车轮转型的第一步。“深化改革千万不要迷失方向,浙商发展离不开创新离不开公平建设,所以要担负起社会责任建立公平和正义的发展环境。”
针对新浙商的发展取向问题,浙江省发展和改革研究所所长卓勇良以马云和王健林的一个赌注为题引起热议。他认为,从中国2004年至2012年的国有建设用地数据分析看,中国经济发展方式并未改变,重污染、雾霾等等不良的生态环境已经说明中国经济违背这些规律。
“深处促发中国经济增长的浙商难以独善其身,因为如今是粗放增长无空间,节约增长无动力……”卓勇良说,提到转型升级就有很多浙商把传统制造业复制到我国中西部,他认为这不但不是转型,反而是将浙江的经济哺育省外经济发展。因此,浙江未来的发展取向要从知识转型和学位转型开始。“今天的温州就是明天的浙江,明天的浙江就是后天的中国。”卓勇良说。
除此之外,浙商竞争力研究所所长占张宗和、东方早报副总编胡宏伟等专家共同探讨了浙商指数的完善路径和浙商发展的未来方向。
http://epaper.zjscdb.com/shtml/scdb/20131227/62277.shtml
官方微博
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