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浙江频道5月9日电(张乐、徐梦)一面是涨薪难觅的农民工,一面是手握简历排着长队等待就业的大学生。导致这一“中国式悖论”的根源,在于目前中国主要依靠投资而非人力资本和技术进步的陈旧的粗放型发展模式。
著名经济学家吴敬琏8日在杭州表示,农民工“用工荒”和大学生“就业难”现象值得全社会关注,打破这一困局的根本办法在于尽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日前,被誉为“中国市场经济之父”的著名经济学家吴敬琏受邀参加浙江工商大学百年校庆并举办学术讲座,在“十二五”开局之年展望中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型路径,把脉在校大学生普遍关注的就业难问题。吴敬琏在回答同学提问时表示:“农民工短缺,大学毕业生、硕士生找不到工作,甚至他们入门的工资比农民工的入门工资还要低,是一个很严重的现象,根本原因在于我们的经济增长方式仍然是旧的。”他认为,当前大学生就业难反映出的问题并不是劳动力的供大于求,而是亟待改革的经济发展方式。
今年春节后,中国东南沿海普遍遭遇“用工荒”,同时,这股浪潮正急速向全国各地扩展。不少地区甚至高薪也无法招到工人。而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大量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严峻。据统计,“十二五”时期,中国的应届毕业生年平均规模将达到近700万人。
“上个世纪末期,西方国家的劳动者中,白领人数增加很快,蓝领人数相对减少。到二战以后,白领人数全面超过了蓝领。”面对中国目前日益突出的“蓝白领之争”,吴敬琏认为,其根源在于目前主要依靠投资,而非人力资本和技术进步的陈旧的粗放型发展模式。“正是中国长期以来偏向于资方的分配制度和生产结构,导致中国经济内需不足。劳动力在目前的制度下处于不利局面。”加之内生性的体制性障碍和并不完善的技术创新鼓励机制,使得长期以来中国产业链难以拉长,经济一直在“微笑曲线”的低端徘徊。
年逾八旬的吴敬琏现任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曾多次获得中国经济学界最高奖项。作为中国比较制度分析学科的创建人之一,吴敬琏始终鲜明地坚持市场取向的改革主张。他表示,“用工荒”和“就业难”的“中国式悖论”,实则体现了中国现有发展方式的不足,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由此迫在眉睫。吴敬琏表示,要确保中国经济拥有良性、可持续的发展“动力”,政府必须更加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开放,勇于打破旧体制、旧机制,勇于自我革命。(完)
http://www.zj.xinhuanet.com/newscenter/2011-05/09/content_22716935.htm
官方微博
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