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独木为森林
浙商大推进学生工作队伍建设
新年伊始,浙江工商大学28个辅导员“TREES”工作室已全部正式投入使用。该校党委副书记李金昌不由欣慰地说:“要利用好工作室这个平台,继续在‘TREES’文化的引领下,不断创新活动载体,打造一支‘强团队、重责任、善鼓励、讲平等、精专业’的学生工作队伍,实现为学生健康成长成才服务的组织使命。”
28个工作室各具特色
工作室分布于该校不同的学生公寓楼,室内有整齐的书架、舒适的沙发、悦目的装饰画。“让人有家的感觉,我很喜欢在这里和辅导员谈心。”28幢学生公寓学生于晨晨由衷地说。
辅导员“TREES”工作室是浙商大学生工作的重要载体之一。“优秀的团队文化能够代替刻板的规章制度,增强团队的凝聚力、向心力、创造力,是实现辅导员职业化、专业化建设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该校党委副书记王兴杰说,浙商大从价值观管理入手,推出了以“TREES”命名的学工文化建设战略,以“团队”(Team)、“责任”(Responsibility)、“平等”(Equality)、“鼓励”(Encouragement)、“专业化”(Specialization)为关键词,以此来激励、指导和规范学校的学生工作。同时,“TREES”也喻示着全校100多位辅导员通过学工文化建设凝聚共识、加强组织,“化独木为森林”,营造绿色环境,助力栋梁成长。
28个工作室的名称各具特色,比如管理学院的“CEO起点站”、旅游学院的“旅游之家”、财会学院的“NO.5室友工作室”、艺术学院的“艺术·家”等,专业特点一目了然,并使得这个为学生提供发展咨询和支持服务的平台更有针对性。在这里,学生可以就学业发展、职业规划、心理健康等方面的问题向辅导员敞开心扉,辅导员则可更加全面、深入地了解到学生的需求和问题,为其提供个性化、专业化辅导。
辅导员与学生共同成长
鲍碧丽除了是该校的一名辅导员,还是一名受学生欢迎的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兼职教师。“6年前,我博士毕业后选择成为一名辅导员,顶着很大的压力。6年后,我身上的压力早已化为无穷的动力及沉甸甸的工作成果。”鲍碧丽认为,如今的成绩得益于学校实施的辅导员分类发展机制。
“扎实的业务能力是学生工作文化形成和发展的保障。”王兴杰说,浙商大根据辅导员的专业背景和兴趣特长,对其专业化发展进行系统规划,建立了心理健康教育、职业规划、思想政治理论研究、学生事务管理等方向的团队。目前,该校辅导员已有一半以上取得了心理咨询师或职业生涯规划师资格,八成以上承担过相关课程的教学工作。
“我是辅导员李琼,我为自己代言。”浙商大辅导员述职现场,一段“陈欧体”开场,引来阵阵掌声和笑声。辅导员述职会在浙商大开展已有7年,与一般述职会不同,辅导员述职会的评委不是学校或部门领导,而是学生。“刚开始还担心学生对自己的评价是否客观,现在已经能坦然面对,并把每次述职当作与学生沟通分享的机会。”李琼说。7年中,辅导员们或实在或深情或幽默的述职拉近了与学生的距离。“述职使学生更加了解和理解辅导员的工作,还可以传递我们的声音,对辅导员工作提出建议,感觉更加平等。”该校学生田慧肖说。
该校第一期主题为“高校突发事件的成因分析与应急处理”的辅导员“TREES Seminar”即吸引了70余名辅导员主动参加。学工部部长陈为人结合近年来周边高校突发事件的典型案例进行讲解,引发辅导员们的热烈交流。据介绍,“TREES Seminar”每月举办一次,每次事先公布主题,辅导员自由报名参加研讨。“通过团队交流学习可以做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使学生工作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辅导员王庆生感慨道。
每年一届的浙商大辅导员职业技能竞赛是辅导员切磋比武的重要时刻,迄今已举办两届。基础考核、个人展示、主题演讲、案例分析……辅导员们充分展示其在学生工作理念、育人特色和成果以及语言表达、逻辑思维等方面的能力。从事学生工作11年的王歆玫获得过首届浙江省辅导员职业技能比赛第一名、首届全国高校辅导员职业技能竞赛优胜奖,同时也是校内辅导员督导之一。她说:“做好辅导员工作不仅要有责任心,还需要有扎实的专业知识作为支撑。技能比赛启迪辅导员思考定位自身专长,成为擅长领域的专家。我在技能比赛中收获了很多,现在想要传递给年轻辅导员,互相鼓励,一起成长,在辅导员职业化、专业化的道路上走得更远。”
http://www.zjjyb.cn/jyb/zhxw/5048.html
官方微博
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