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档案馆、浙报集团联合出品的《辛亥江南》在杭首发
乘着火车去辛亥
本报杭州6月16日讯(记者 童桦)百年前,辛亥革命如火如荼,惊醒了世人;百年后,我们掬起一捧回忆,只为了纪念。
让我们触摸流水般消逝的历史——今天,浙江省档案馆、浙江日报报业集团联合出品,红旗出版社出版的新书《辛亥江南》在杭州江墅铁路遗址公园举行首发式。40余位大学生和作者、专家一起乘着遗址现场的“建设型蒸汽机车”,感受了一把集体穿越,再次回到那段戮力向前的岁月。
老杭州都知道,由老火车头、一间按1比1重建的拱宸站候车室,以及一个高耸的钟塔所组成的铁路遗址公园。3年来,人们早已习惯江墅铁路遗址公园内的每一个细节,因为这里曾经是杭州最早的火车站,江墅铁路也是浙江省的第一条铁路。
今天,我们发现遗址公园有了变化。一节名为“建设8401”的火车车厢上挂起了大幅辛亥群像背景画,20余个本报辛亥江南的版面被悬挂其上。绿树掩映的公园,历史味一下子浓了起来。
“那是孙中山的头像”,清晨时分,正在遗址公园内锻炼的老人们看到迎风而起的大型背景画,都停了下来,三三两两围拢过来,小声议论着。
“辛亥革命是哪一年发生的?哪个是秋瑾?”一名7岁的小女孩问妈妈,妈妈拉着女儿的手,耐心地向她讲解。
路过的年轻人拿出手机拍照。“等下就发到微博上”,正在拍风景的吕樟顺虽然一头白发,步伐却很矫健,“我上次做过一段视频献给党,这次我再做一段关于辛亥的视频,这个活动是很好的素材。”他边按快门边说道。
围观群众的热情让红旗出版社总编鲁强感慨万分:“历史就像不断延伸的铁轨,能够用阅读来集体回望,是我们纪念历史的最好方式。”他说:“《辛亥江南》的诞生历时一年多,集结了许多人的努力和心血,对我们来说,这是对辛亥百年的最佳注脚。”
淡绿色封面,一张黑白老照片,古朴清雅。翻开《辛亥江南》,每一篇文章都由浅入深,革命先烈的形象呼之欲出。“我们曾经做过关于辛亥的资料集、回忆录,但这样的论述集却是唯一的,尤其是描写江南地区在辛亥革命中的景况。”浙江省档案馆编研处处长马登潮说,“这本书是从人性角度来叙述,人物塑造上有很大突破,形象也更加丰满,读者可以了解到许多不为人知的细节。”他认为,该书可以说是档案和论述完美结合的典范,并不同于一般戏说历史的图书。
现场的大学生被该书深深吸引。“平时我对历史并不着迷,但这本书真的很好看,我都已经看了好几章了。”说这话时,浙江工商大学的叶玲琳依旧埋头翻着书。
看到大学生如此喜爱这本书,该书主撰稿人、松阳作协主席鲁晓敏非常高兴。“我在写稿时一直把握着把大历史压下来的原则,运用江南小叙述的方式把大历史切割成小块,这样年轻人阅读起来就会轻松许多,也会让他们主动走进那段历史。”
或许正是《辛亥江南》所展示的微观铺陈,在场许多大学生都发出“原来如此”的感慨,似乎辛亥的一切都离自己那么近。“身在江南看辛亥,很壮美,很感动。”浙江工业大学的何华丽说。
那么,不妨在这个百年后和平的日子里,跟随《辛亥江南》,一起坐着“火车”去辛亥,为那沿途的风景,为那历史的回响,更为洒落在江南的辛亥足迹。
辛亥,你未曾远去,我不曾忘记。
官方微博
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