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环球财经记者 黄杨
缘约文化与创业
不知从何时起,浙江的“缘约”文化开始屡屡见诸报端,其中,浙江工商大学浙商研究中心主任、博士生导师吕福新就将“温州模式”称为“能人+缘约”模式。他解释道,“缘约”是矛盾的,既是自然或天然约定,又是需要用情和经营的,主要是一种情感纽带和特殊关系。“缘约”区分亲疏远近,自己人与外人、温州人与非温州人的界限鲜明,因此对外是封闭和排斥的,尤其是对温州和温州人以外的文化和人才的排斥,所以全国和世界各地的“温州村”往往脱离当地社会。同时,对内也往往是搞“小关系”、“小团体”和“小地方”,难以普遍地开展真正的合作。
相较于吕福新教授的“封闭和排斥”论,笔者却更注意到这其中的“逐利”性,即是在市场经济机理下,浙江商人在“逐利”传统的趋导下充分利用“缘约”文化筹集资金、人脉和社会资本;相应地,“缘约”文化也是浙江商人在创业之初所依赖的融资渠道。
由于浙江区域文化传统中的“缘约”特性(如温州帮、宁波帮),信任机制产生在“家”的网络中,因此商业的交易方式会顺着“家庭、家族、家乡”的“缘约”网络迅速扩张,从而形成“人人当老板”的空前盛况。
众所周知,在浙江,民间资本最为活跃,也最容易形成规模。大量的民间资本被部分个人或者法人聚集到一起,变成改变当地经济格局的重要力量。聚集到个人或法人手中的大量资本再以民间借贷的形式流出去。这其中“缘约”文化就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
查阅资料不难发现,其实民间借贷便发迹于亲戚朋友及邻里间的互惠互助,往往游离于体制之外,具有很强的草根性。这种借贷关系以人际关系为基础,具有“家”之特性,缺乏法律庇护。人们在进行借贷交易时,只需打借条,在借条上注明借贷双方的姓名和借贷金额即可。期限也不确定,随时可以收回。即便如今民间借贷早已超出了最初功能,容纳范围也远远超出了亲戚、朋友及邻里之间,甚至发展成为“民间金融”。温州当地的工业、商业以及学校、医院都有可能已经被囊括其中。
更进一步地,“缘约”文化发展到今日,已经不仅是存在人与人、人与商、商与商之间的一种社会文化,更已经“由民到官”,影响到制度的生成方式。
改革开放之初,温州个体工商户、私营企业逐渐兴起的时期,地方政府对其的态度是观望和沉默,基本上持默许的态度。温州当地一位商人告诉笔者,“那个时代,地方官员的家人也有部分经商,他们也都分享到了改革开放的活力和利益。结果就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最后便是温州人的经商行为得到了保护并迅速成长”。就是如此,温州人在经商过程里,在官与商的血缘“缘约”中,潜移默化地改变了地方政府的态度,影响了制度的变革。政府当然也乐于顺应民意创造制度,完成制度供给行为。
典型的例子便是吉利汽车的创始人李书福。李书福虽然不是温州商人,但浙商的身份亦可说明问题。李书福早期从事摩托车制造,积累了第一桶金。之后凭借其个人的独特眼光和过人胆识,转而挺进汽车产业,是中国民营企业第一家从事汽车生产的企业。但是,由上到下的国家产业政策中,都明文规定民营企业不能制造轿车,只能生产客车。这种情况下的吉利最初只能生产客车。但是,李书福却不认这个理儿,私自生产轿车。这在中国的其他地域环境,基本上是匪夷所思,很难实现的。但是在台州,台州市政府在李书福“祥林嫂”式的关于汽车产业愿景的游说下,认同了李书福的抱负,并持默许态度。浙江省政府也是如此,最终,李书福如愿以偿,取得了中国第一家民营企业生产轿车的许可证。产业政策作为一种重要的制度类型,其是民间与政府互动的结果。
http://finance.sina.com.cn/review/sbzt/20111103/152110749196.shtml
官方微博
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