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3年3月5日,毛泽东亲笔题词“向雷锋同志学习”,一个端着钢枪、头戴棉帽的憨实小伙子——雷锋,走进了千家万户,他的名字也传遍了中国的每一个角落。随着时代的进步和变迁,人们对雷锋精神的理解也越来越有时代特色。
今天,什么是雷锋精神?我们如何认识雷锋精神的时代内涵和魅力?如何传承和学习雷锋精神?
普通人做普通的好事,你也是雷锋
还原雷锋的人生,他也是个普通人,也用平凡的事迹诠释着生命的价值。雷锋精神的可贵之处,在于平凡之中见伟大,细微之处见品质。
一个寝室六个人,总有一个人像“姐姐”甚至像“妈妈”一样照顾着其他五个室友,雅丽就是这样。下雨了,不用担心晾在栏杆上的衣服,出太阳了,也不用担心没晒的被子,甚至不用担心带钥匙,雅丽一定帮你拿上了,然后塞进你的包里,说:“又忘记,下次可不帮你拿了。”她从来不觉得这些算是做好事。“你们是我的朋友和家人,我不过就是本能地动了下手,这些都没什么。”
雅丽说她的妈妈是个非常热心的人,她甚至帮一个非亲非故的残疾人到处托关系办了一本四级残疾证,当她问妈妈为什么要这样做时,妈妈说:“人家那么艰辛,我们能帮就帮,对于我们来说是小事,对别人来说可能就是件大事。如果做每件事都要计较得失,那样人活着就没意义了。”也许正因为有妈妈做榜样,雅丽做每件事时,都不会去想自己必须要从中得到什么好处,只会觉得帮助别人,快乐自己。
雷锋精神,是爱的传递和蔓延
雷锋是一个孤儿,得到社会关爱,但他更懂得传递爱奉献爱,感恩之心充盈一生。
“手机不停接电话短信,每天要充好几次电,QQ上也每天要回复好多信息,都是为了能卖出更多樱桃。”一说起卖樱桃的事情商老师的话匣子就打开了“这些樱桃都是学生家种的,绝对的绿色食品哦!”
商老师卖樱桃的事还要从去年说起,她的班上有一个姓俞的贫困学生,全家人主要收入就靠家里种些樱桃、茶叶和板栗,但收购商常常会把价格压得很低,市场卖很贵的樱桃,收购价只有六元。前两年,他家的樱桃因为雇不起人摘,有很多烂在了树上,而摘下来的为数不多的樱桃,最终只卖了一两千块钱。商老师得知这个情况后就想,为什么不多找些人去买樱桃呢?商老师通过电话、QQ和同事朋友联系,许多高职学院的老师们都来找商老师,愿意出钱购买樱桃。又过了几天,帮助特困生卖樱桃的消息逐渐传开,连其他分院的老师都主动加入购买樱桃的行列。仅仅一周的时间,樱桃卖了近千斤。当商老师把收款全部交到了俞同学的手里时,他除了感谢已经不知道该说些什么了。
商老师自己也没有想到自己的举手之劳,不但帮到了学生还意外的演变成了学校性的爱心活动。商老师说,只要俞同学家的樱桃有收成,她会一直张罗着帮他卖下去。
力所能及地帮助身边需要帮助的人
乐于助人的公民品质,同样是雷锋精神的重要内涵,也是现代社会的一种主流价值。雷锋的故事告诉我们青春不应虚度,青春大有作为,我们理应让青春充满意义。
10岁女孩吕亚君去年因患白血病不得不躺在病床上。去年9月,小亚君与3岁的妹妹吕阳干细胞配型成功,但巨额手术费却挡在了这个不幸的家庭面前。我校信息工程学院 10网络2班学生陈超得知了小亚君的不幸遭遇后,决定把打工积攒的一万元钱全部都捐助给小亚君。
这一万元是陈超从去年开始利用寒暑假时间做搬运工、搞运输积攒下来的,十分不容易。又是什么促使他将打工所挣的一万块钱全部捐给小亚军呢?原来陈超的奶奶因为类似小亚军的病而生病去世,所以在看到小亚军的病情后他有些感触。他说:“我觉得,能够帮助有困难的人,人生的第一桶金才有意义。”
新时代的雷锋精神是“爱”
过去雷锋精神表现为一种对祖国的热爱、对人民的大爱。现在雷锋精神延伸为对生活的热爱、对公益事业的热衷。
大红鹰学院的青年志愿者服务中心聚集了一批热心社会公益的青年,他们平常的志愿活动有很多,去民工子弟小学支教、去福利院慰问、去社区做一些服务性工作……在帮助他人的同时,中心的成员们也有着各自的收获。
博爱乐园是鼓楼社区的智障人士俱乐部。志愿者韩海威的主要工作是教他们唱歌和画画。“第一次一对一的教学,我心里还是有点发怵。”由于对这群特殊人士的不了解,韩海威在最初的时候甚至有些害怕去那里“几次下来,我发现他们其实很简单,很善良。你对他们好,他们就对你好,对他们来说人与人之间的相处就那么单纯,来这里更多的是感动,是他们让我更懂得珍惜幸福、热爱生活!”
倪晨舒是在一次慰问空巢老人的活动中认识的刘奶奶,“刘奶奶是位老党员,她嘴边经常挂着一句话,就是‘要在平凡的岗位上作出不平凡的贡献’,她说要是她再年轻些,她也会去做志愿者,去帮助有需要的人,为社会奉献自己的力量。”倪晨舒说“从刘奶奶身上我学到了不少。”
祁佳最难忘的是他去江东爱心小学支教的经历,第一次走上讲台的她兴奋又紧张,面对一群活泼淳朴的孩子她还真有了那么点当老师的自豪感。“小朋友们很热情,一直围着我,我给他们布置作业,他们做的很认真。结束的时候,他们都还舍不得我呢,让我下次再去。”祁佳说,跟小朋友在一起很开心,这让她体会到了什么是“赠人玫瑰,手留余香”。
http://zj.sina.com.cn/edu/dzyx/2014-03-05/162914146.html?qq-pf-to=pcqq.c2c
官方微博
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