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工商大学学生课外忙选择多
本报讯(记者 朱振岳 通讯员 陈国利)寒假归来,学校还没开课,浙江工商大学财会学院大三学生金慧和室友一起走进学院的沙盘实验室,她们与指导教师樊琪已经预约了,今天要讨论分析前一次实验产生的数据组。学生业余时间走进专业实验室,如今在浙江工商大学已成为常态。
在学校“三开放三结合”打造的全实践教学模式下,近年来,浙江工商大学鼓励文科生进入理工科实验室动手操作,理工科专业学生进入文科实验室参与沙盘实验、模拟股票交易实验等,培养学生的课外学习兴趣,拓宽思维,增长知识。
“三开放”指校内实验室在时间、空间、内容上全方位开放。实验室每周7天、每天13小时连续开放,学生可以在开放时间内预约特定的实验场地与实验仪器设备,或进入无需预约的一般性开放实验场地;学生不仅可以进入相关的开放实验室进行实验操作,还可以访问部分实验室的网上实验系统;学生不仅可以根据教师提供的实验指导书进行操作,也可以自行设计实验项目、实验流程,完成自己感兴趣的实验内容。
近5年来,浙江工商大学重点建设了50余个实验室,总投入近亿元。法学专业大三学生徐金波特别喜欢法学院的法律诊所和模拟法庭,“在这里模拟会见案件当事人、证人或询问证人,利用实验室设备甄别法律证据,严谨表述法律事实等,可以锻炼口头表达能力和争端解决程序掌控能力”。
除了开展全方位校内实验教学,浙江工商大学还致力横向拓展,与校外企事业单位、政府部门合作,建立实践教学基地,鼓励学生走向校外实习、实训、实战,借助各种社会资源,提升职业技能。
统计与计算科学学院的大量学生参加蒋剑辉教授带队的中国指数研发团队,参与义乌小商品城、中国轻纺城等基地的实地调研;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建立了“软件外包”实践基地,基地建成以来先后完成了50多个软件外包项目开发。
据浙江工商大学教务处处长施建祥介绍,学校已建立200多个校外教学基地,形成校内实践平台与校外实践基地建设相结合的全开放实践教学模式。为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学校引导教师将科研过程和科研成果植入实践教学环节,形成了特有的“点线面体”新型教学模式,即以课程为点,以基础实验教学为主;以模块课程为线,结合综合性、设计性实验;以仿真实验为面,以模拟训练、模仿制造等仿真实验为主;以创新实验项目的设计和完成为体,以学生自主实验立项为抓手,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浙江工商大学校长张仁寿说,在“社会需求为导向,能力培养为中心,学生成长为目标”的复合型人才培养宗旨指导下,学校特别注重拓宽学生的应用能力,创造各种形式和途径与课堂教学形成互补。学校每年投入不低于50万元的经费资助校级创新项目,5年间立项2000余个,受惠学生达在校生的1/3;学生在创新项目和学科竞赛中取得的成绩可以申请代替毕业论文,获得高等级奖项和成果还可以免试直接攻读研究生。
《中国教育报》2012年2月10日第2版
http://news.jyb.cn/high/gdjyxw/201202/t20120210_476857.html
官方微博
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