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什么引领着我们新时代的价值观?

来源:今日早报  发布日期:2012-03-02   字体:

通讯员 张东 本报记者 张丽红

  在这个新时代,我们该如何理解雷锋精神,让雷锋身上的闪光点薪火相传,引领我们新时代的的价值观?日前,本报记者采访了数位雷锋精神的践行者,听听他们是如何理解新时期的雷锋精神的。

  用一年时间,做一件完全没有功利性的事

  费滨是浙大的学生,去年,他从浙大机械系毕业,本来他已经获得了保研资格。不过,他做了一个决定,先去四川昭觉县支教一年,之后再回到浙大开始研究生的学习。

  “一年说起来很长,但也很短,我想用这一年时间来做一件完全没有功利的事情。”费滨说,他心里一直在想,用这不长的一年时间,做一件一生难忘的事情。

  去年11月,费滨跟同学们一起到昭觉县龙恩乡地莫村小送文具。昭觉的冬天来的早,11月的昭觉已经寒气逼人;而且地莫村小地处高山,比县城更冷一些。当裹得严严实实的支教老师们面对一个瑟瑟发抖的短袖女孩时,大家都动容了。

  回来之后,费滨想了很多,最后,他们决定为山区里的孩子创造一个“暖冬”。于是,支教团在微博上发起“微暖”计划,倡议大家少逛一次街、少请一次客,省下1元、10元、100元,积少成多、聚沙成塔,募集爱心款为孩子们购买棉衣、棉裤和棉鞋。

  活动结束,他们总共募集到15万元的捐款,最后,为4000多名孩子购买了全新的棉服、鞋袜。

  许周洋:铁警

  在个人能力范围内,帮助需要帮助的人

  在火车上,旅客遇到各种事情都会找乘警。杭州铁路公安处乘警许周洋还记得,今年春运时一名来求助的老人。

  老人60多岁,贵州人,在杭州打工。车子从杭州开出,开到金华站时,老人找到了许周洋。“他很着急,话都说不通顺了,嘴巴里一直嚷嚷,被骗钱了。”许周洋马上对老人进行了安抚,老人平静下来后,终于讲清了事情原委。

  原来,老人在杭州准备坐火车时,遇到了四个小伙子。当时老人正在车站外坐着候车,坐在他旁边的一个小伙子忽然说自己的1万元钱丢了,之后,又跑出三个人,把老人围在中间,非要说钱被他偷走了。

  “老人说,自己卡里只有五六千元钱,怎么可能偷他们的。但对方非要老人把卡拿出来证明。”当时老人为了证明自己的清白,稀里糊涂地就告诉了对方自己的银行卡号和密码。等上了火车,老人才意识到不对,赶紧找乘警求助。

  “他当时很无助,根本不知道怎么办,我问了一下才知道,银行卡都是他亲戚帮他办的。”许周洋赶紧帮老人打了银行的电话,通过银行的热线查到,老人卡里的钱还没有动,之后便帮他把银行卡先冻结。等老人回到贵州后,再重新去办新卡。

  事情解决后,老人一把握住了许周洋的手,跪倒在地。许周洋赶紧把他扶起来。

  “老人满手老茧,手上裂了好多口子,当时看到他开心的样子,我也觉得很幸福。”许周洋说。

  金建英:小学老师

  做好本职工作也是学雷锋

  金建英是青蓝小学的一名老师,今年,她获得杭州市下城区教育局评选的第五届“教育因你而美丽”十大感动人物称号。

  金建英老师从教27年来,始终饱含对学生的热情,用她的教育智慧引领着大家,以她的教育精神感染着身边的每一位老师,感动着每一位家长。每年她最开心的,就是毕业的学生来看她的时候。

  “曾经学校最出名的"调皮鬼",拿着一包润喉糖来看我,让我注意保护嗓子;曾经最爱跟老师顶撞的学生,在每次见到老师时都会认真地叫一声"老师好"……这些就是我的成就。”金建英说,她一直信奉,做个好老师,教好每一个孩子,让孩子学会做人,学会感恩,学会守则。

  曹文彪:省委党校文化学教授

  用理性化教育让大家学会感恩

  说到雷锋精神,很多人会想到助人为乐、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等等,曹教授认为,雷锋精神,归根结底有两个核心:一是情感上的“感激”之情,二是一颗心,仁爱之心。

  曹教授说,新时期弘扬雷锋精神不妨从理性化的教育开始培养,通过这些让人学会感恩,学会仁爱。

  “我们现在的教育缺少社会意识的培养。”曹教授说,任何一个人都是社会的一分子,他的生活、成长都离不开别人的帮助。比如,我们不用种田却有饭吃,不用盖房却有房住,不用织布却有衣穿……可以说,每个人的成绩有80%以上是通过别人帮助得来的。

  陈寿灿:浙江工商大学副校长

  雷锋精神就是一种责任意识

  “雷锋精神可以说是传统美德的时代化,而在我们当今这个时代,雷锋精神可以继续与时俱进。”浙江工商大学副校长陈寿灿说,作为根植于传统中华文化的道德基因,“仁、义、礼、智、信”一直存在,不会消失。我们要在传统资源与现代道德生活的结合上获得属于现代的、有生命力的价值观。

  陈寿灿认为,雷锋精神可以从两个角度上去看。首先从公民社会角度看,雷锋精神就是一种责任意识、担当意识。另外,从构建和谐社会的角度看,互助、互利,也是雷锋精神的体现。

http://roll.sohu.com/20120302/n336445791.shtml

 

官方微博

官方微信

  • 分享到

商大要闻

综合新闻

教学科研

地址:浙江省杭州市下沙高教园区学正街18号 丨  邮编:310018 丨  电话:(86)571-28877777 丨  传真:(86)571-28877222
浙ICP备05073962号 丨  浙公网安备33011802000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