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期,本报与省教育厅共同举荐265名寒门优秀生,见报后,很多高校的就业老师,接到了用人单位的电话,要求联系寒门生。
浙江工商大学杭州商学院的杨帅老师说,因为学校“上榜”的两位寒门生,都出自热门专业,一个是国际贸易,一个是会计,来问的企业也就特别多。
浙师大就业老师王永珍,接到了10多家企业的电话,都是看了本报教育周刊的寒门生就业名片,直接点名要人。
浙江理工大学就业老师蒋肖波,还发来了本报往年举荐的寒门生的就业信息:去年毕业于该校材料与纺织学院的两位寒门残疾学生,一个叫李丽娜,现在在浙江网盛生意宝股份有限公司从事纺织网网络编辑,还有个男生叫徐涛,现就职于浙江汉帛家居有限公司。蒋老师希望,社会各界能为更多的寒门生提供好的就业帮助平台。
“我要上封面”里写的那对研究生夫妇,这几天也因为本刊报道,忙得不可开交,“我们草莓的产量本来就俏,一登报吧,更供不应求了。”
一些经常联系的顾客在批发草莓时,还不忘提到一句:“钱江晚报上写的农夫农妇是你们吧?”
夫妻俩的母校浙江农林大学,已经决定将他们投身农业创业的事,作为大学生基层创业的典型进行宣传,让更多在校生看到就业的新路子。
http://news.163.com/12/0309/07/7S4V7U5V00014AED.html
官方微博
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