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场名为“寻找,感动我们的价值观”的话剧专场演出在浙江工商大学下沙校区上演。没有大腕演员,也没有知名导演,但是7部由“寻找身边的感动”活动原型为蓝本创作的校园剧,以新颖的形式和感人至深的人物故事深深地打动了在场的每一个人,当晚能容纳1000余人的学生活动中心座无虚席,历时近2个小时的演出少有人中间离席,大学生们用一次次热烈的掌声对这场话剧专场表示了由衷的称赞。
《守候》、《女大学生宿舍》、《平行的时间》、《明天》、《不屈的生命》、《那年今日》、《车站》……这些发生在校园里的关于青春与成长的故事,如文小雅家境贫寒却善良纯朴,从小便承担起家庭重担;玲玲漂亮聪明,喜欢乐于助人……7个身边人物的既平凡又感人的事例,传递了大学生对人生价值的反思,以及对自身大学生活的考问。
在感动中反省自己
大学校园里总能不断地涌现出许多感人的事情,这些真实的事例,让我们从“点滴”之中可以发现感动,让原本平淡的校园生活,充满真诚的关怀,温暖的呵护。浙江工商大学通过开展“寻找同学身边的感动”活动,鼓励每一位同学通过发掘、体会他人的感动事迹来给自己一个合格的定位;通过对他人处事方法及态度的认识,来审视自己,达到“自我教育”的效果。学校通过各种形式广泛动员学生征集感动线索,对有价值的感动线索进行深入挖掘,从个人到集体,从教工路校区到下沙校区,每个角落都散发着感动的气息。
每一期的感动又让大学生们认识到一段鲜为人知却又真实的发生在他们身边的感人故事。比如为了收集2007年万元奖学金获得者感动线索,10名感动工作组的学生,历时两周频繁往返于两个校区,对30余名万元奖学金获得者开展细致访谈,挖掘他们身上感动因素,最终制作成DV“万元奖金背后的感动”。当视频在全校奖学金颁奖大会上播放时,有的学生看完后甚至流下了眼泪,他们在深入了解这些真真切切发生在身边的感人事迹后,对自己也有了更多更深入的反省。
网络论坛、博客等新媒体的兴起,使思想观念的交流与碰撞变得更加直接和便捷,已成为大学文化传播的重要路径。在“寻找身边的感动”活动中,不仅充分利用这些新媒体进行传播,也同样由点及面地通过各种传统方式进行深入宣传,充分调动学生们参与的兴趣和热情。如在新生开学典礼、奖学金颁奖大会等全校学生广泛参与的场合,通过播放“寻找身边的感动”视频,让每一位同学能多次近距离地感受那种心灵的震撼;在上课前五分钟,每次评选出来的感动视频也会由班长带到教室,利用五到十分钟的时间,在教室的多媒体上观看视频;学校还通过建立学生讲师团,让大学生讲述亲身经历的感动故事,发起“拿什么感动你”主题宣讲活动,让同学们在学习之余,倾听同龄人内心对于感动的诠释。
打造主流校园文化
从平凡小事中发现感动人物,用身边的典型激励教师、熏陶学生,引导师生建立正确的价值观,正是浙江工商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的一大特色。该校从2005起开展“寻找身边的感动”系列活动,每月评选出2~3例感动人物(故事),至今已经走过7年多的时间,在校园中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评选分两轮进行。在对收集的感动线索进行整理和汇总的基础上,第一轮将在腾讯微博@商大曙光上公布所有感动线索,接受全校师生讨论并投票;第二轮将由“感动评审团”在参考微博投票的基础上,给出具体的推荐理由和推荐意见,推选出当月感动人物(故事)。 “感动评审团”由师生共同组成。其中,由党委宣传部、学工部、工会、团委和教师代表组成教师评审5人,在自愿报名的基础上经选拔产生。
7年来,类似两次获学风特优班的国贸04丁班、08年汶川地震发生后匿名捐出自己万元奖学金的同学、浙江省“2011年度青春领袖”获得者陈宇峰、第八届残运会可爱的志愿者们等近60个感动案例被发掘出来,并获得了全体师生和社会各界的认同。“感动是一件可遇而不可求的事情,但是在沈玲身上,我深刻的体会到这一点。”谈到感动人物,大学生们由衷地发出这样的感慨。
一个个“身边”的榜样成为一面面高扬的旗帜,引领着对于核心价值的追求。浙江工商大学校长张仁寿认为:“这种潜移默化的方式具有很强的感染力、说服力和影响力。在我们身边,从来就不缺少感动,缺少的可能是发现和挖掘。学校将继续开展‘寻找身边的感动’活动,让“平凡中的感动”汇聚成影响当代大学生精神风貌的主流校园文化。”
2012年6月5日第二版头条
官方微博
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