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生物污染防控,浙商大这个项目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青项目资助

来源:小时新闻  字体:

近日,2021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申请项目评审结果公布,浙江工商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汪美贞教授申报的“环境微生物的生化调控”项目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资助,这是浙江工商大学在该类人才项目上的“零”突破。

微生物耐药是21世纪最严峻的公共健康问题,土壤生物安全是全球生物安全不可或缺的环节。针对这些难题,汪美贞教授带领课题组不懈攻关,以群体感应为切入,通过土壤中生物污染原位干预规律、生态阻控原理以及精准防控机理的研究,致力研发土壤生物污染多维防控技术,深入理解土壤中生物污染形成机制。项目不但能够完善环境微生物生化调控的机理,还可以为生物污染防控提供新的思路。

优青项目设立初衷便是培养一批有望进入世界科技前沿的优秀青年。作为80后获此荣誉,对于自己在职业道路上成长之迅速,汪美贞教授说,“我只是耐得住寂寞,运气比较好。”

在浙江工商大学任教,汪美贞教授为学生讲授《分子环境生物学》、《环境工程微生物学》、《环境毒理学实验》等课程。在她接手这些课程后,对课程目标进行了改革,“我希望学生有能力去应用这些理论知识,理解这些研究可以运用在什么样的领域。”谈到培养学生,她表示,做科研十分冗杂、枯燥,一定要让兴趣主导研究,这样才能做到不受任何事情打扰的专注。

她常常将自己新的科研成果项目穿插进案例中,与学生一同探讨,兼顾传统理论和当下热点。“比如微生物耐药是通过小分子化合物作为‘语言’,传递抗性基因,引起耐药水平增加,只要小分子化合物‘语言’被隔断,菌体之间便是鸡同鸭讲,抗性基因就无法进行‘接力’,这就达到群体感应阻控微生物耐药的目的。”汪美贞说,这里用到的知识点和实践里的很多概念是相通的,那么在课堂上就可以把它们联系起来。

教师除了传授专业知识外,更大的价值在于传授实践应用能力,包括高效的思维方式,良好的人生观、处世观,以及做决策的信心和勇气。正因为如此,汪美贞喜欢并且尊重教师这份职业,成就学生的同时也在成就自己,执一束火炬,为来者照耀前路。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是我国支持基础研究的主渠道之一,此次公布的评审结果主要包括重点项目、优青项目、青年项目、面上项目等。今年,浙江工商大学共获批36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其中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1项,面上项目15项,青年科学基金项目20项。

浙商大新闻

浙商大微博

浙商大微信

  • 分享到

商大要闻

综合新闻

教学科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