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面时代挑战 力推转型升级

来源:浙江日报  发布日期:2012-06-29   字体:

近日,由浙江工商大学工商管理学院、浙商研究院以及《管理世界》杂志社主办的 “主体与生态——浙商的严峻挑战与创造机遇”研讨会在杭州召开。来自各地的企业家、专家学者齐聚一堂,围绕浙江民企转型升级展开深入探讨,本文撷取研讨会中的主要观点,以飨读者。

  座谈嘉宾

  ◆张仁寿,浙江工商大学校长

  ◆郭占恒,浙江省委政策研究室副主任

  ◆吕福新,浙江工商大学浙商研究院名誉院长、首席专家

  ◆李建华,万事利集团公司总裁

  ◆张孝德,国家行政学院经济管理学部教授

  挑战与机遇并存的新形势

  张仁寿:总的来讲,今年浙江的经济情况延续了去年的发展势头。去年下半年,我们感觉浙江经济处于较长期的低迷状态,第一季度浙江经济增长7.5%,也比全国要低。对此,我们认识要理性,浙江经济所面临的严峻挑战可能是一种必然的阶段性现象,它与国内外的客观环境、经济因素等发生巨大变化相关。

  分析来看,浙江原有的比较优势——比较低的劳动力价格和土地供给——正在慢慢失去。一方面,普通的生产要素短缺,成本大幅上升,另一方面,高端生产要素严重缺乏,难以起步,这也导致目前许多企业面临转型升级困难的挑战。

  郭占恒:近些年,浙商的发展出现了一些新特点:浙商总体上呈快速成长的势头,涌现出若干跨国公司;私人资本社会化加快,上市公司越来越多;走出去步伐加快,不断拓展新的发展空间;多种所有制主体融合发展。

  与此同时,现代浙商也面临许多新挑战。从宏观来看,国际金融危机的滞后效应还在发酵,在导致市场萎缩的同时,又出现了新的国际贸易保护主义的问题。其次,还面临各类成本快速上升的挑战。一是资源类,总体上是往上走的趋势、高位振荡的趋势。二是融资成本,各大金融机构银行机构通过各种办法来提高收费,这导致企业实体经济的融资成本不断增长。三是不断上升的劳动力成本。此外,还面临着浙商企业一些先天不足的挑战。从主体上看,小低散弱的劣势还没有转化,企业规模小,产业层次低,布局比较散,自主创新能力比较弱,这与当前经济发展的总体形势是不相适应的。

  当然,有挑战的同时也存在机遇。当前,工业化提升和城市化加快,全球经济大发展、大调整、大变革,以及“国家四大战略举措”和“四大建设”的实施,这些都是浙商谋划突破性发展的新机遇。

  发展生态经济 着力转型升级

  张孝德:当前,提倡发展生态文明、生态经济是科学发展的必然趋势,同时也为企业创新提出了新机遇和新挑战。

  作为我们的企业家,要有文化主体意识的觉醒,真正的民族企业是要以民族文化为根,在脚下这片土地上找到营养,然后再到世界领域去竞争。比如,西方国家那些最具有竞争力的企业,都是包含着这个国家文化禀赋的产业,德国人做宝马汽车、精密仪器、化学产业做得好,因为德国的文化是完美主义的哲学,可以完成精密制造,那就是他们的竞争力;法国讲究浪漫文化,所以奢侈品业发达。你会发现世界上那些经过竞争最后留下的产业,永远彰显着其民族的优秀文化。那么,真正代表我们民族的产业要从哪里找?今天讲文化产业,就是要在文化中找到我们的根,找到我们的灵魂,文化就是资源,要站在这个视角上重新思考,找准我们的竞争力,这是企业创新的一个重要思路。

  李建华:我觉得,中国的企业应该从出口导向型转向内需型。实际上,从宏观角度来分析,制造性企业的利润还没有2%,而纺织企业又处于制造企业领域的低端,基本上不赚钱,在这样严峻的形势下,我们探索往什么方面走。丝绸在古代历史中是最奢侈的奢侈品,并且在国际上,丝绸已经从面料走向家居行业,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说,丝绸必须转型,从面料变成材料,虽然一字之差,对丝绸市场空间巨大。这是我们转型的第一个角度。此外,我们还将丝绸作为中国的文化生产出代表中国的产品,把丝绸用作家居生活中最高档的装扮材料,将丝绸进步为艺术品。

  企业要想做到传承,就必须转型升级。我们在寻求新的发展路径时,也吸收和传承了很多民间艺人的传统技艺。转型升级后,我们的产品从面料赚2块钱1米,到做文化产品赚20块钱1米,到做装璜产品赚200块钱1米,再到做艺术品可以赚2000到20000元的利润,这个过程我们用了十年,确实是一个非常艰难的过程。

  实际上,转型升级是一个长期概念,它来自企业内在的需求,需要长期的谋划和研究。为什么很多企业转型升级不成功?企业的转型升级不能盲从,要和自身的资源相匹配。转型升级是存在风险的,企业需要专业化的水平,要对自己的产品有深刻的理解和认识,不能简单地走模仿的路。

  吕福新:改革开放以来,浙商群体率先为了生计把本能激发了出来,这反映出了西方市场经济的发展逻辑,也正因为如此浙商才成为中国最大的创富群体。但在当前生态文明发展的语境下,其实浙商面临的压力和挑战越来越大,必须进行主体重构,我觉得我们始终要学习唯我性和权力性的市场经济基础,但不要过分强调唯我性、权利性,还要注重社会价值,注重建设共同家园的义务、责任的担当,建构主体—生态的新模式,由此才能促成经济生态的发展,加快经济转型升级。

  现在,已经有越来越多的浙商回归到了中国文化的认识上,其实面对生态文明的发展,浙商既面临着严峻挑战,又是伟大的创造者,我们要思考如何突破原有的战略思想的局限,甚至把人类幸福生活的追求这一终极目标也放到我们思考的范围之内、放到企业的发展战略之中,这是一种创新,很多企业在转型升级中也已经体现了这一点,并有了很好的实践。

 郭占恒:现代浙商未来的转型发展,也离不开政府有力的谋划和推动。在转型发展优化产业结构方面,创新发展增强内发展动力方面,开放发展走出去引进来互动方面,节约发展提高集聚发展水平方面,以及和谐发展提高质量和社会的诚信建设方面,政府都可以通过有力的举措,促进企业转型发展。

  从促进浙商发展的具体举措上来看,无非就是三个减:一是政府要减税,实际上,现在很多企业不愿意干实体经济,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利润太低;二是部门减费,现在各种管理部门有理的、无理的、体制内的、体制外的、常规的、临时的收费还是比较多的;三是金融减息,现在的企业融资成本太高,利息太多,企业不堪重负,这也是政府可以通过调控手段加以改善的。

  张仁寿:在新的阶段,地方政府的主要功能应该是社会管理创新,应该转向社会管理以及整个公共平台的建设和完善。在这点上浙江也是有一些成功的经验,比如,杭州对于高端人群、有博士学位的人才有很大的吸引力,因为创业不仅仅是为了创业,还为了更好的生活,杭州这种有底蕴的城市文化不断发展,从创造好的宜居环境到好的创业环境,我觉得做得很好。

http://theory.gmw.cn/2012-06/29/content_4442966_4.htm

 

 

官方微博

官方微信

  • 分享到

商大要闻

综合新闻

教学科研

地址:浙江省杭州市下沙高教园区学正街18号 丨  邮编:310018 丨  电话:(86)571-28877777 丨  传真:(86)571-28877222
浙ICP备05073962号 丨  浙公网安备33011802000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