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本报记者 朱振岳 通讯员 王汝菲 手执书卷,或边走边读,或低头沉思,曾经是象牙塔里最富魅力的人文景观。然而,近年来,在网络、手机等新媒体阅读的冲击下,这一高校特有的风景似乎变得有些黯然。 浙江工商大学党委书记蒋承勇说:“新媒体阅读快捷、丰富,但不等于系统、深度。‘屏读’不可代替‘纸读’,否则人的精神世界会趋于平面化,失去深度与厚度。务必将有限的阅读时间留些给‘纸读’,因为任何学科的经典依然以纸质为主,而经典是人类知识、思想和精神的高度浓缩。” 如何让当代大学生暂时放下形影不离的电脑、手机,捧起一本经典好书?近年来,浙江工商大学多管齐下,切实推动校园经典阅读,让大学生养成读书、爱书的良好风尚。 经典传统: 你看书,我买单 近日,浙江工商大学章乃器学院学生吴红燕来到学校图书馆,将自行购买读完的几本书连同发票一起交给工作人员,加盖“学生购书报销专用章”后,书留在图书馆,发票拿到校财务处报销。“这个制度很受欢迎,不用自己掏钱就可以看喜欢的书,看完还能把书留给其他同学分享。”吴红燕说。 据介绍,“你看书,我买单”是浙江工商大学1999年传下来的“经典传统”。为增加学生们的购书积极性,同时减轻他们的经济负担,避免浪费,学校规定,综合测评列班级前40%的学生,每人每年可报销购买5本书,学生自购图书读完交到图书馆后,学校全额报销其费用。此举极大刺激了学生们购书、看书的热情。 图书馆: 看碟下菜,阅读引导 “学校近5年每年的借阅量都超过40万册,但是总体呈现下滑的趋势。”该校图书馆副馆长朱明伟表示。 为提高借阅量,图书馆陆续采取了系列举措,“你点,我买”是其中的重要内容。学校在图书馆网站开设了“读者推荐”栏目,并采取“微博荐书”、“书展荐书”等形式,“通过多种方式鼓励学生参与图书馆采购。学生喜欢的书多了,自然会越来越多地主动走进图书馆。” 据悉,浙江工商大学图书馆还新开发了“图书馆数字资源统计系统”。通过系统,可以实时掌握图书馆的访问人数、图书借阅量等数据。朱明伟介绍说:“我们可以根据数据的变化采取相应措施,提供同学们需要的图书资源,尽量满足各种需求。” “好的图书馆应该指导读者读什么书和怎么读。”朱明伟说,图书馆会定期举办各种主题书展,并开展系列活动,以此培养学生们的阅读兴趣。如最近推介的“诺贝尔文学奖作品及评论著作”,以及随后推出的“我心中的诺贝尔文学奖”征文大赛。“同学们踊跃参加,全校共收到近200篇征文,作品涵盖范围广泛,不乏有思想的创见。更重要的是,活动极大推动了学生对文学的关注。” 读书会: 爱书者的家园 独阅乐,不如众阅乐。在浙江工商大学,不同学院、不同专业的师生组成了大大小小几十个读书会,成为各类读者交流思想、分享体会的家园。 人文学院副教授汤拥华发起成立的钱塘读书会是其中较为活跃的一个。“2006年来到新校区时,周边一片荒芜,文化活动匮乏,于是我萌发了带领学生读经典的想法。”汤拥华介绍说,由于一直有教师热心参与指导,再加上学校给予了经费支持,读书会一直在发展壮大。谈及吸引学生的秘诀,汤拥华说:“一定要让学生感到快乐,只有感受到读书的快乐,才会形成对阅读长久的兴趣。” 大一学生周佳琪一进校就听说了钱塘读书会的声名,在她心中,除了希望在这里读书交流,还有对学长们的崇拜。“参加读书会之前了解到,学院考上名校研究生的学长,大都出自读书会,我是来取经的。”周佳琪说。 大四学生向思阳是钱塘读书会的铁杆“粉丝”,几乎参加了所有的读书会活动。“刚开始觉得对文本阅读和文字表达能力的提高很有帮助,后来参与活动组织,沟通协调能力也得到了锻炼。”向思阳说,目前,她正在毕业实习,有时不能亲自参与讨论,也会把自己的读书笔记在“钱塘网络读书会”交流平台上贴出,与大家探讨。“很多学长毕业了依然会热心参加网上网下的读书会活动。毕业后我也一定会经常回来的。” 读书节: 文化盛宴,图书大餐 对浙江工商大学的学生来说,每年4月的读书节可谓“书虫”的狂欢节。读书节从2008年开始举办,至今已举办了六届。“前四届,平均每届5000余人参与,近两届人数都过万了。”朱明伟说。 读书节期间,丰富多彩的“悦读”活动目不暇接,征文比赛、爱心图书漂流、快速找书大赛、经典诗文朗诵、学术名家讲座等,都是每年必备的常规项目。此外,读书节还经常推陈出新,“书香寝室”就是今年新推出的活动。据介绍,“书香寝室”以寝室为单位,以4名成员每学年的图书借阅量、参与校内外讲座数量以及读书节活动的参与数为综合评分标准。23幢109寝室各项指标均名列前茅,获得首届“书香寝室”称号。该寝室的学生兰冰辉说:“以前回到寝室,大家打开电脑,各忙各的。刷刷微博,浏览网页,一晚上就过去了,感觉信息纷乱,而又无所收获,彼此交流也不多。现在,通过一起读书,有了深度思考,我们就有了思想共鸣和感情交汇的平台。” |
官方微博
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