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老宅的历史变迁

来源:杭州网  发布日期:2014-04-30   字体:

 

在西湖边,有像湖滨特色街区这样的地标性建筑,也有不少现代综合购物商厦,但在这些钢筋水泥建筑中,隐匿了一大片老房子,经历时光荏苒,默默记录着这座城市的历史与文脉。

    在大片广告牌中间有一座青砖铺就的圆拱门楼。“思鑫坊”三个黑体大字悬在上面,这里已经是杭州为数不多的石库门建筑了。思鑫坊成于民国初期,也是杭州近代建筑文化的优美符号。浙江工商大学杭州商学院市场营销12级甲班近日走进“思鑫坊”,记录石库门的沧桑,反思被城市遗忘的历史。

    思鑫坊不大,抬头是一个拱门,和其他历史建筑别无二致。往里走,随处可见斑驳的墙壁,还有那双开的木门和铜门环,延伸在头顶的电线,攀爬在墙头的爬山虎……目之所及,遍是历史风霜的痕迹。

    20世纪30年代,一位叫陈鑫公的投资商,在学士路置地筑屋,便有了这几排石库门的弄堂房子。

    48个居住单元,砖木结构,规格一致,式样和用料都相同:松木地板、德国玻璃、日本雕花吊顶。每个居住单元为一户,都是两层半。屋内功能齐全,天井、客堂、灶披间、厢房、亭子间和晒台。每户入口一座雕花石门框,黑漆大门上一对铜门环。弄堂中有拱门,上面是过街楼,开着红色木框窗户。弄堂的尽头,巨大的条石上,刻着“思鑫坊”三个大字。

    当时的石库门,只租不卖。租客,都是中产阶级。租一间房,就得拿10两黄金作抵押。而在思鑫坊周边,也建起了很多私人别墅,主人家非富即贵。后来,杭州人把这一带的石库门洋房都称为思鑫坊。

    抗日战争中,陈鑫公和家人都离开了杭州。解放后,这批房子便收归国有。她公公一家迁到这里居住,这一住,就是一辈子。

    1932年,“韩国临时政府”转移到杭州,进行独立斗争。当时临时政府的最高领导人,在韩国有“国父”之称的金九就住在思鑫坊41、42号内。

    为保护历史建筑,思鑫坊和旁边的萱寿里、承德里三个街坊、八幢别墅,于2007年、2008年先后被列为杭州市历史建筑。

     但是现在的思鑫坊,已被大排档、无证摊贩、群租房侵蚀。由于地理位置极佳,密密麻麻开满了小餐馆、小卖部,炉子搭在门口,苍蝇乱飞。导致这里本不就好居住环境更加雪上加霜,这里也成为不少老杭州人的一块心病。12级甲班张家安同学告诉记者,看到历史建筑被破坏,心痛却也无奈,希望通过这样的团日活动,能让更多的同学真正了解杭州,也了解杭州建筑的前世今生。

     据了解,浙江工商大学杭州商学院市场营销12级甲班还将继续开展类似的团日活动,让同学们了解杭州历史的同时,也能引发对历史建筑保护的反思。

思鑫坊 ——百年老宅的历史变迁-旅游频道-杭州网
http://travel.hangzhou.com.cn/lyzx/content/2014-04/30/content_5265067.htm

 

官方微博

官方微信

  • 分享到

商大要闻

综合新闻

教学科研

地址:浙江省杭州市下沙高教园区学正街18号 丨  邮编:310018 丨  电话:(86)571-28877777 丨  传真:(86)571-28877222
浙ICP备05073962号 丨  浙公网安备33011802000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