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浙江工商大学为此开展“我的寝室我的家”主题教育活动,邀请学生代表、学生家长、辅导员和老师共同探讨寝室里的相处之道。
研究生代表张军委第一个发言,他说,去年暑假,他的脚趾在一场意外中骨折了,“当时舍友都不在,隔壁寝室的一个同学二话不说,背着我奔赴医院。130斤的他背140多斤的我,没有说一声累。”张军委说,之后每次复诊到最后拆石膏,那个同学都会来背他,那时可是40摄氏度的酷暑哦。
张军委非常感动,“那种感觉就像亲人在身边一样温暖,我到现在都找不到一个更好的词语去描述。”
胡示雨是名国际交换生,她说,她在国外学习时,和来自不同国家的学生住在一起,同样也有寝室隔阂。比如,中国学生习惯在晚上洗澡,欧洲学生喜欢早上出门前洗澡,而淋浴时候是否把浴帘塞进浴缸、每次用完卫生间是不是都要开窗通风等问题上,大家无法达成一致。
胡示雨说,这种情况下,中国学生会比较小心谨慎,按兵不动,而来自芬兰的同学会不厌其烦地来私下沟通,寻求双赢办法,最后,法国女生召集大家开了一个圆桌会议,最终找到了让各方妥协的办法。
学校辅导员、老师也发表了见解。辅导员刘静对这种圆桌会议的沟通方式表示赞同,她认为,高校宿舍关系是社会人际关系的投影,学生之间要加强沟通,达成寝室公约,遇到分歧要学会思考,找出相处之道。
学生家长陈先生认为,室友之情相当于兄弟姐妹之情,好室友是一辈子的财富。杨先生说:“或许每个人的生活习惯都不一样,但室友之间要学会互相包容。我经常建议女儿要多关心同学,只有相互包容才会有和谐的寝室氛围。”
本报记者 林晓莹
本报通讯员 张东
http://static.qjwb.com.cn/szb/qjwb/html/2013-05/02/content_2118284.htm?div=-1
官方微博
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