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年重聚首 浙商大83届返母校

来源:中国报道网  发布日期:2013-05-07   字体:

 

                           众多老校友驻足照片墙前寻找昔日的记忆



浙商大通讯社5月4日(通讯员 王依纯) “校友毕业生才是真正构成一个学校的的历史。”浙江工商大学党委书记蒋承勇用这样一句话来诠释这些到访的83届校友毕业生。 
近日,浙江工商大学83届校友毕业生(首届本科毕业生)重聚母校,出席在下沙校区图书馆举行的30周年返校纪念大会。30年的时光,蹉跎了岁月,改变了音容相貌,但让人惊喜的是校友们依然能准确的找到班友、室友,热闹与感人的场景汇成一片。

 

“思达得”办在了教授办公室

 

“思达得”是什么东西?方东校友的解释让笔者恍然大悟,原来竟是简单的英语单词“study”。

 

大学四年的共同生活和学习,在管7902同学的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据方东校友回忆,在学习上,“思达得”(study)学习小组每周六晚都会聚集在商业经济教研室,针对当时东欧国家经济改革、多种商业经营模式以及所有制问题展开激烈的争论。79年进校的他们,可以骄傲地说:“我们直接经历了中国改革开放的起步阶段。”

 

除了学习,生活中他们也不会压抑青春的激情。为了到电子工学院踢足球翻过墙头,被工学院的看门大爷追东堵西;在运动会上,男女生团体第一的荣誉让他们欢欣鼓舞;在该上体育课时,全班抱团逃课去海宁观潮......这些往事的回忆都让已步入中年的7902班的同学们在现场忍俊不禁。

 

闪耀智慧光芒的老教授永远让人难忘

 

除了共度四年的亲密战友,那些曾为他们奋战在一线的老师们也让校友们难以忘怀。

 

金家麟老师教授价格学原理时,一手持烟,口若悬河,滔滔不绝;孙权老师讲批零差价理论时候的言辞犀利;还有冷芒老师的经济地理,图文并茂,风趣幽默,可以让全班同学捧腹大笑;当然,不能忘记的还有黄绍钧老师讲解《醉翁亭记》时,让人身入其境,如痴如醉的感觉了。谈起自己的老师们,校友们给予了一致的评价——“眼镜片后闪耀着智慧的光芒”。

 

同学年龄差距大,当年的大学生普遍15岁

 

“15岁进校,19岁毕业,那里的一切还是那么懵懂,对未来充满着理想。”校友俞冲发言时,禁不住感叹道。

 

同样的经历在83届校友中很是普遍,“以前我们班41个人,条件不好,8个人一间房,没有桌子,都上下铺的,10平米的房子里都是床,”电7901年级最年长的一位校友说:“我没有读过高中,直接考大学去了,比我们班最小的大10岁。那个时候,我们班一起上课,看露天电影,旅游,图书馆里都找不到位子的。”

 

以前曾经留校做过老师的原电7901班黄长城现在已经不教书育人了,他调侃自己家以前是卖酱油的,进大学以后就想能不能也来一个卖酱油的贩卖机,这样就不用这么辛苦打酱油了。刚说完,身旁的同学立马哄笑道:“老黄,打酱油的意思都变了。”

 

最爱篮球的“气功大师”

 

作为第一次来到下沙校区的原卫7901班的谢世华先生,细心的观察着展示的老照片,并耐心的为我们介绍以前学校的布局。“这里和以前完全不一样了,现代化了,规模也扩大了。”他还开心的回忆着以前:“我那个时候最喜欢打篮球,还不小心把脚给歪了,好几天都没好,就去图书馆想办法,找到了一本讲气功的杂志,结果脚没治好,倒是把气功给练好了。”说到1981年中国女排成为亚洲冠军的事,老先生更是开心,“那时候印象最深的就是女排胜利,我们去游行,宿舍里还把热水瓶这些往下扔,当炮仗来庆祝。”

 

30年的时光,83届毕业生站在贴满自己照片的喷绘下,他们在寻找、在观察过去的自己和校友,或一群人熙熙攘攘,或两三个人拍张合照。作为79、80届的大学生,他们在杭商院(现浙商大)走过了4年的大学。当30年后,他们回到母校时,竟仍记得那首被唱过无数次的校歌,仍然不忘翻墙的记忆。

 

据悉,浙江工商大学把每年5月的第一周定为校友返校周,为校友们提供一个能够相互了解、增进友谊的沟通平台。 

http://www.chinareports.org.cn/zj/rcjy/news330337.htm#height=260


 

责任

官方微博

官方微信

  • 分享到

商大要闻

综合新闻

教学科研

地址:浙江省杭州市下沙高教园区学正街18号 丨  邮编:310018 丨  电话:(86)571-28877777 丨  传真:(86)571-28877222
浙ICP备05073962号 丨  浙公网安备33011802000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