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召开庆祝第29个教师节座谈会

来源:宣传部 作者:王汝菲 摄影:周霖  发布日期:2013-09-11   字体:

    9月10日下午,浙江工商大学庆祝第29个教师节座谈会在下沙校区国际会议中心召开。座谈会的主题是“立德树人、同心共筑中国梦”。校领导蒋承勇、张仁寿、孙启明、陈寿灿、戴文战、李金昌、任志国、顾玮,校长助理琚春华出席座谈会。从事教学、教育工作满三十年的教职工,首届校师德先进个人,省事业家庭兼顾型先进个人以及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参加会议。校党委副书记孙启明主持座谈会。

    蒋承勇书记在讲话中首先代表学校党委、行政向从事教学、教育工作满三十年以及获得各类荣誉称号的教师表示热烈的祝贺和崇高的敬意,并通过他们向全校教职工表示衷心的感谢和亲切的慰问。随后,围绕座谈会的主题,蒋承勇阐述了“立德树人”对大学如何履行好时代使命的指导意义。首先,要求大学回归和坚守育人之正道。蒋承勇说,党的十八大报告要求“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这为我国教育改革发展指明了方向,也给高等教育工作者赋予了新的时代使命。在大学的基本功能——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和传承文明中,人才培养不仅是首位的,而且是居于核心地位的。教师应将育人视为大学的“根本任务”。其次,要求大学育人以德育为先。他认为,“立德树人”最基本的含义是教育以树人为本,树人以立德为先。“立德”不能仅仅理解为思想政治教育,其高层次的内涵应该是对人的精神的提升和灵魂的塑造。广大教师要认真反思德育工作中的不足,积极探索提升大学德育有效性的途径。再次,要求大学以培养综合素质优良、人格健全的完整的“人”为最高目标。蒋承勇指出,党的十八大提出的“立德树人”更深层次的问题是 “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这关系到“两个百年目标”和“中国梦”能否实现。从立德树人的角度看,大学教育在根本上是素质教育。工商大学在人才培养方面要全力推进“专业成才、精神成人”,这既包括专业教育也包括素质教育。其中,在专业成才方面,要继续加强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在精神成人方面,要不断通过课程建设和通识教育等途径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会议表彰了从事教学、教育工作满三十年的教职工、首届校师德先进个人。张仁寿校长宣读了教学、教育工作满三十年的教职工表彰文件。陈寿灿副校长宣读了首届校师德先进个人表彰文件。

    会上,30年教学工作者代表、马克思主义学院杜立平老师,30年教育工作者代表、图书馆黄路耀老师,首届校师德先进个人代表、信电学院马涛老师以及旅游学院王莹老师分别结合自己在教学、科研和管理方面的经历和感受畅谈了如何践行立德树人这一教育的根本任务以及对尊师重教、教书育人等方面的体会,并对学校建设和发展提出了良好的意见和建议。

    孙启明副书记在讲话中指出,全校教职工要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积极投身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努力锤炼和追求高尚的师德,切实增强践行立德树人的自觉性和责任感,为提升学校育人质量和办学水平,实现学校美好的明天而努力奋斗!


      “立德树人”与大学使命——校党委书记蒋承勇在浙江工商大学第29个教师节座谈会上的讲话.doc


 

官方微博

官方微信

  • 分享到

商大要闻

综合新闻

教学科研

地址:浙江省杭州市下沙高教园区学正街18号 丨  邮编:310018 丨  电话:(86)571-28877777 丨  传真:(86)571-28877222
浙ICP备05073962号 丨  浙公网安备33011802000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