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报专题报道我校百年发展历程

来源:党委宣传部  发布日期:2011-05-09   字体:

    5月8日,恰缝学校百年校庆庆典日,中国教育报4版以《世纪风雨话沧桑,枝茂硕果桃李春》为题,专题报道了我校百年发展的辉煌历程。
 
    报道追溯了浙江工商大学百年的办学过程中,发扬改革创新精神,加强内涵建设,深化校内管理体制改革,培育创新人才,打造人才高地,构筑学科基地。同时展望了未来的浙江工商大学全面实施“创新强校,特色名校,加快转型,跻身百强”发展战略,全力推进“有特色、高水平、综合性的教学研究型大学”建设,为我国特别是浙江省现代化建设服务的发展思路和做法。
 
    当天的《中国教育报》还以《百场学术活动与学生共享知识盛宴 浙商大学术活动唱校庆主角》为题报道我校校庆活动围绕 “知识共享”、“文化传承”的主题,学术活动“唱校庆主角”,让学生专心品味学术“盛宴”的活动特色。
 
 
附原文:
 
    浙江工商大学是一所历史悠久、饱经沧桑而又焕发着青春风采的大学。今年5月8日,将迎来100周年华诞。校庆前夕,我们走进这所经历了百年风雨洗礼的高等学府,领略她的风采。
 
世纪风雨话沧桑,枝茂硕果桃李春
浙江工商大学喜迎百年华诞
 
    浙江工商大学的前身,创建于1911年的杭州中等商业学堂,是当时全国最早创办的商业专门学校之一。
 
    历经12次迁址,16次更名,学校从一所旧式中等商业学堂到一所现代化的综合性大学,学校的办学宗旨与精神薪火相传,振兴中华的历史使命坚定不移。
 
    1980年5月8日,国务院批准建立杭州商学院;2004年,经教育部批准更名为浙江工商大学。1980年获学士学位授予权,1990年获硕士学位授予权,2003年获博士学位授予权,目前还拥有留学生招生权。在历代商大人的不懈努力中,迎来了她辉煌的百年华诞。
 
    今天的浙江工商大学是一所环境优美,教学设施齐备,办学条件优良的现代化多科性大学。拥有管理学、经济学、工学、文学、法学、理学、历史学、哲学、艺术学九个学科门类,拥有2个博士后流动站、2个一级学科博士点、15个二级学科博士点、10个一级学科硕士点、57个二级学科硕士点和10个专业学位硕士点、55个本科专业,在校学生33400余人。
 
    浙江工商大学校长张仁寿说:“历代师生员工为学校的发展、改革与稳定付出了辛勤劳动和心血智慧,成就了今天的浙江工商大学。以百年校庆为新的历史起点,浙江工商大学将发扬改革创新精神,努力加强内涵建设,进一步深化校内管理体制改革,全面实施‘创新强校,特色名校,加快转型,跻身百强’发展战略,全力推进‘有特色、高水平、综合性的教学研究型大学’建设,为我国特别是浙江省现代化建设服务。”
 
新理念新举措,培育创新人才
 
    人才培养是学校的根本任务。学校坚持“宽口径、厚基础、强实践、重创新”的人才培养理念,注重通识教育、专业教育、能力教育和精神教育,强调“独立之人格、自由之精神、社会之责任”三者的统一。
 
    学校实施“子女战略”。在关心关爱学生的同时,对学生提出了严格的要求。为此,学校推出了一系列从严治学的措施,营造良好的学习风气,激励学生自主学习。在这种理念的倡导下,商大学子发奋学习。自2004年以来,先后有3个班级获得“全国先进班集体”称号,大学英语四级考试和专业英语一次性通过率一直居全省高校乃至全国高校前列,学生在各类学科竞赛活动中屡获佳绩。
 
    通过开放实验室、设立大学生创新基金、组织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和创业计划竞赛等活动,学校不断加大对学生学术科技活动的支持力度,推进“本科生科研能力训练计划”。尤其是以“挑战杯”为龙头的学生课外学术科技活动,在全校营造浓厚的科研创新氛围。自2004年以来,学校共获“挑战杯”全国奖项26个。2009年以总分列全国并列第二位喜获“优胜杯”。在国际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大学生电子商务、大学生会计信息化技能大赛、高校统计调查方案设计大赛、大学生英语演讲竞赛、时报金犊奖广告大赛、电子商务大赛等国内外赛事中,浙商大学子都有不俗的表现。
 
    从2010年开始,浙江工商大学出台了《普通本科生科研作品代替毕业论文(设计)暂行办法》,从2011届毕业生起开始正式实行。凡学生在公开出版的报刊上或国际学术会议上发表专业论文,独立发表美术或设计作品,或在国家级、省级美术作品展览中参展,以科研作品形式参加各类学科竞赛获奖,获准立项大学生创新项目,以第一授权人获得专利等情况,科研作品均可提出毕业论文(设计)代替申请。
 
    在研究生培养上,浙江工商大学严把招生入口关、能力培养关、毕业出口关,以创新促质量。学校设立了研究生教育创新教育专项基金,鼓励研究生开展高层次科研。通过搭建产学研紧密结合的发展平台,培养研究生的创新实践能力。在多项举措的共同实施下,学校创新型研究生培养初显成效。“中国小商品城统计学研究生教育创新示范基地”被立项为浙江省研究生教育创新示范基地,年年有多项研究生项目入围浙江省研究生创新科研项目,研究生组队的创新创业项目获全国挑战杯金奖,等等。
 
重学科强师资,打造人才高地
 
    积淀百年经典的浙江工商大学,形成了集本科生、研究生、成人教育、留学生教育于一体的人才培养格局。围绕高层次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学校树立“大商科”学科背景的人才培养理念,加强教学管理和改革,完善综合性大学的学科专业布局,加强高素质师资队伍和管理队伍建设,把浙江工商大学建设成为了充满生机的和谐校园。
 
    学科发展是现化化大学建设的生命线。改革发展中,按照“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浙江工商大学对学科建设实行分类管理,统筹协调优势学科、特色学科、新兴学科、交叉学科的建设关系,明确学科发展的总体布局、建设重点、实施步骤和保障措施。建立权责利相统一的学科带头人制度,形成结构合理、方向明确、稳定高效的学科团队,建立“人人进学科、人人有学科方向”的学术评价机制。不断推进教育教学的过程中,浙江工商大学多项教改项目获得国家级、省级教学成果奖,学校在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中获得“优秀”。
 
    学科建设,人才是关键。人才培养,师资是前提。在人才强校理念的引领下,浙江工商大学坚持引进人才与引进智力相结合,加大引进国内外优秀人才,特别是院士、长江学者、钱江学者等高层次人才和海外博士、教授和特色学科、优势学科、新兴学科和紧缺专业的人才的力度。采取多种形式聘任知名兼职教授、名誉教授以及境外专家、学者来校讲学。营造有利于人才脱颖而出的制度环境,实施教师出国学习进修的“蓝天计划”和到机关企事业单位挂职锻炼的“大地计划”,有重点、分层次地推进人才培养。
 
    学校输血与造血并举,不仅以良好的硬件条件吸引人才,更是通过提供优质服务、营造科研氛围等软环境来留住人才,培育了一批创新团队,汇聚了一大批海内外高水平优秀人才。
 
彰特色高平台,构筑学科基地
 
    科学研究与社会服务是高校的重要职能。学校确立了“强化基础研究,注重原创研究,推进应用研究,突出特色研究”的科研指导思想,主动适应社会经济发展赋予高校的挑战和机遇,积极探索产学研相结合的道路,不断提高学校开展科学研究和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水平和能力。
 
    通过构筑大平台,培育以学科带头人为核心、以优秀中青年科研人才为骨干的紧密型科研团队,进一步凝聚方向、发挥合力,培育大项目、大成果,促进高层次、标志性成果的产生。学校科研成果“百花齐放”,科研经费迅猛增加,2010年科研经费达到1.7亿元。
 
    在“为政府当好参谋,为企业提供智慧,为社会传播思想,为学校创造价值”思想的导向下,浙江工商大学十分重视与地方政府部门与企业的紧密合作,紧随区域发展的脉动,瞄准创新型城市建设中出现的各种新现象、新问题、新课题,产学研一体化建设,促进科研成果的转化力度,提高社会服务能力,在为现实服务过程中逐步形成促进学校科技发展的产学研相结合的有效机制,增强学校科研实力和社会影响力。经过多年的积累,学校已经形成了在行业指数分析、水产品加工、农副产品深加工、食品安全、电子商务、环境综合治理保护、新一代互联网协议、文化创意设计、政府规划、企业经营管理、专业市场、浙商和商贸研究等领域的领先性研究成果,在政府部门、大型企事业单位得到广泛应用,产生了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展示了学校在产业升级换代方面引领创新的优势和实力。
 
    100年栉风沐雨,薪火相传,100年励精图治,追求卓越。浙江工商大学人,将秉承“诚、毅、勤、朴”的校训,凝聚力量,团结一致,奋力追求,开拓创新,不断实现新的跨越,迎接下一个更加辉煌的百年。
                          
 

官方微博

官方微信

  • 分享到

商大要闻

综合新闻

教学科研

地址:浙江省杭州市下沙高教园区学正街18号 丨  邮编:310018 丨  电话:(86)571-28877777 丨  传真:(86)571-28877222
浙ICP备05073962号 丨  浙公网安备33011802000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