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召开“寻找身边的感动”与道德建设理论研讨会

来源:宣传部 作者:蒋关军 摄影:周霖  发布日期:2012-11-16   字体:

    11月15日上午,学校在下沙校区综合楼九楼第一会议室召开“寻找身边的感动”与道德建设理论研讨会。中国伦理学会名誉会长、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博士生导师陈瑛教授,浙江省委宣传部理论处陈先春处长,浙江省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社会文明协调处顾承甫处长,浙江省伦理学会副会长、浙江工商大学副校长陈寿灿教授出席,来自浙江大学、浙江工商大学、浙江财经学院、杭州师范大学、浙江经济职业学院等高校的专家和学校有关学院、党群部门负责人、教师和学生代表30余人参加了研讨会。
 
    研讨会上,校党委宣传部部长张建国教授简要回顾和介绍了“寻找身边的感动”活动开展情况。与会代表们就“寻找身边的感动”校园文化活动与道德建设发表了各自观点。陈瑛教授认为,道德教育要强调人心灵的主动性,道德建设要充分挖掘和依靠人民群众的良知,浙江是道德高地,弘扬“最美精神”的最好方式就是活动,“寻找身边的感动”作为一种校园文化活动,对大学生道德教育和道德构建具有重要意义。陈先春认为,“寻找身边的感动”持续深入开展,充分体现了道德教育的主体性原则。顾承甫认为,“寻找身边的感动”突出了学生主体,强调道德体验和道德实践,对培养大学生道德情感和道德审美能力产生巨大作用,是道德教育的好载体好形式。浙江大学郭夏娟教授认为,“寻找身边的感动”从日常生活点滴入手开展大学生道德教育,充分体现了对人的道德理性的尊重,在培育和营造道德环境、激发和培养人的道德能力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
 
    与会专家还围绕十八大“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公民道德建设、社会文明建设与大学的职能与使命入手,对沉淀、提升、深化“寻找身边的感动”活动提出了宝贵的建议。
 
    陈寿灿在总结讲话中指出,道德是人类自觉的选择,道德教育要强调道德自觉;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遵循道德教育的基本规律、充分尊重和培养人的道德能力,要顺应和利用现代社会的传播形式及传播通道,积极打造立体的道德教育传播平台;高校担负着文化传播与创新的职能,文化的核心就是道德建设,大学知识分子要自觉担负道德建设的责任和使命;“寻找身边的感动”活动立足师生学习生活、注重道德体验与实践,对营造道德教育氛围、培养大学生道德能力产生了积极影响,成为弘扬“最美精神”、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载体,获得了省委领导和教育厅有关领导的充分肯定;学校将按照省委领导的批示,根据与会专家的建议,结合学习贯彻十八大精神,不断凝练和提升活动的精神内涵和品质,继续深化和推进“寻找身边的感动”活动。

官方微博

官方微信

  • 分享到

商大要闻

综合新闻

教学科研

地址:浙江省杭州市下沙高教园区学正街18号 丨  邮编:310018 丨  电话:(86)571-28877777 丨  传真:(86)571-28877222
浙ICP备05073962号 丨  浙公网安备33011802000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