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香娟:心立玉砚柔并坚,气如幽兰四月天 有一种爱叫“放学别走”

字体: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广大教师要做学生锤炼品格的引路人,做学生学习知识的引路人,做学生创新思维的引路人,做学生奉献祖国的引路人。”立德树人是最高尚、最美丽,但又最复杂、最艰巨的工程,上好一门“金课”是这个工程中的重要一环。

当前,浙江工商大学正式启动“2541”一流本科教育建设行动计划。学校官微将陆续推出“大美引路人”系列专栏,聚焦课堂,发现最美“引路人”。

本以为你如二月冰坚

叩响你的门 与你聊天

却感觉身处一座深春的花园

你的宽柔相济

是季节交替时分催醒万物的魔法

让我如何感谢

当我满怀热望追逐一片新叶

你却给了我整个春天

在浙商大有这样一位老师,你或许没有上过她的课,却听闻过她每节课必点到、台下学生齐刷刷埋头做笔记的课堂,听人说起过放学后被她“拦截”到办公室“喝茶”的经历,以及看到过被她认真批改过的满是批注的作业本……这如同高中教育一般的教学风格与方式,赋予了她大学里的“高中老师”这样一个独特标签。

透过这个标签,你或许会联想到一个枯燥难熬的课堂、一张不苟言笑的面孔,但真正认识她的人,谈及她时,都是另一番评价:“我们马老师啊,真的是一个春天一样的人。”

她就是环境学院党员教师——马香娟。

“马香娟老师,教授、博士、硕士生导师,校级教学名师。获校“实施子女战略优秀教师”、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个人”、校“三育人”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指导本科生获省大学生新苗人才计划项目和校级创新项目多项,获院“优秀学生科技创新导师”和“优秀共产党员”称号。

主要从事工业废水高级氧化处理技术、电化学脱毒脱臭机理研究和废物的资源化利用研究。主持和作为主要成员参加的国家级、省部级、校级科研项目近20项。在《Chemosphere》、《Journal of Hazardous Materials》等刊物上发表论文58篇(SCI/EI/ISTP收录35篇),“水性油墨废水处理工艺”获国家发明专利授权。

一腔诚挚师梦 做学科拓道者

有些人是注定要当老师的。

三尺讲台是马香娟老师的圣殿,“成为一名人民教师”是她从来未动摇过的信仰。她说:"我想把我知道的一切都教给我的学生,知识值得被传递,一切美好的东西都值得被延续。"

数年前的高考,马老师坚定地在高考志愿上填满了师范类的志愿,最终被浙江工学院技术师范系录取。梦想的职业与热爱的化工学科的结合点燃了马老师的热情。通过四年的学习,马老师用自己的勤奋收获了“成为一名化工工艺专业教师”的扎实素养,荣膺省级优秀毕业生。1991年,马老师在众多应聘者中脱颖而出,成为杭州化工学校的一名正式教师。

任教八年后,杭州化工学校合并到杭州商学院,马老师结合自己的化工背景优势,毅然决定攻读环境工程硕士学位,并与其他老师一起筹建并成功获批环境工程专业,成为我校环境工程专业的拓道与奠基人。

马老师说,环境工程专业于她,是一份"顶天立地"的态度。“顶天”是指有技术前瞻性,用最新的理论去创新发展,“立地”则是一定要面向国家与后代的需求,在大小事上都有无私的奉献意识与责任感。将“顶天”与“立地”有机结合,以实现作为一名环境人,作为一个"环境中的人",对于社会与国家价值的最大化。

秉匠心一片 严格睿智育人

教学工作中的马老师,是一个像学术资源一样严谨认真的人。

她的课堂氛围,永远像期末考前最后一节课,同学们认真专注,老师深入浅出,专业内容被体系化、具体化地从容传递。如此良好的学风,一方面离不开课堂的丰富与魅力,另一方面离不开马老师采取的一系列巧妙约束措施。

马老师对于考勤十分重视,采用"蓝墨云班课"进行班级签到并作为平时成绩的一部分。她常用手势签到方式,每次课手势不同,同学可以在投影上看实时签到动态,互相监督。

课后的问卷调查结果充分体现了同学们对于签到方式的普遍接受与认可。

"马老师那一片为我们好的真心,让人不忍辜负,甚至甘愿有了羁绊。"

马老师还非常注重学习的态度与过程,她要求每位同学做好听课笔记,在期末统一上交检查,在这样的要求下,进入大学以来阔别笔记本许久的同学们重又拾笔记录起学习的重点疑点,一个学期下来,翻看厚厚的笔记本上圈点勾画的字迹,他们说"竟然有种熟悉的成就感"。也有同学偷懒期末抄别人的笔记,马老师笑说,“让他抄吧,抄一遍也能回顾一遍,建立个大体的知识轮廓,也记住大半内容了。"

除此,马老师的课堂测验方式也别出心裁,她将同学们分成多个小组,要求课后每个小组根据章节内容择重难知识点进行出题,并在上完内容的下一次课进行限时课堂测验,答题成绩和答题时间动态显示在投影上,对错题进行重点讲解。没想到,这一方式竟然得到同学们的一致认可,许多同学建议老师继续使用。他们说:“这样的测验很刺激,大家都找回了高中学习的劲头。"如此,每一堂课都有复习,同时也巧妙地帮助同学记忆与归纳了重难点。

马老师对学生的严格要求,还体现在许多其他细节上。譬如马老师强调发邮件必须要有称呼,有署名,否则一律不予回复。曾经有一位学生发短信,希望老师在就业选择上为他提些建议,找老师约时间聊一聊,却一直没等到老师的回复。第二天,这个同学疑惑地检查自己的短信内容,恍然发现忘了署名,恭恭敬敬地重发了一条署名短信,短信刚发送成功,立马得到了老师的回复。一位已步入职场的学生满心感激地回忆,马老师平时对文档作业的要求很高,刚进入实习单位时,熟稔于心的文档写作技巧和规范使用,成为了她实习过程中的亮点,令她最终脱颖而出。

从马老师负责的一尘不染的实验室,便可观照得见其处事为人的一丝不苟。进入实验室前切记着实验服,离开毋忘仪器清洗归位,于马老师的学生而言,这些已如条件反射般自然。

马老师说,在这个竞争的社会里,细节能暴露一个人,老师可以等你发现问题,但机会不会等。如果没有有意识的训练,将来投简历面试工作的时候得不到回应,都不知道错在哪里。现在严一些,以后能走得从容一点。

母爱为怀 以无私诚挚温润化人

"对马老师最深的印象,是在教室门口堵我。"一个学长回忆道。

提起学长的名字,马老师笑言"这孩子当时一腔热血都投注在创业上,经常想旷课或者到了最后半节课来刷个脸,我就挺着急的,他在创业上做得的确很出色,但专业课程还是要确保考试通过的,否则毕业时拿不到学位,总是人生的一个遗憾。"马老师和学长从创业与学业之间的平衡问题聊到生活点滴,聊着聊着,学长通过了专业所有的课程考试,事业上亦成就斐然。

马老师还有很多这样的"聊天伙伴",迷茫和压力,烦恼与叛逆,有马老师为他们一一疏导和开解。曾经的学生路过工商时,会特意来她办公室坐坐,分享恋爱、家庭与事业的日常。马老师欣慰地说起,经过持续鼓励,一名曾经一说话就紧张的学生博士毕业后,有一天突然出现在她办公室门口,说他是受邀回校做讲座;还有一次,一位曾经被马老师多次电话才劝回教室上课的学长,终于顺利通过了课程考试,就在学校附近开咖啡厅的他,给马老师送来了一杯热气腾腾的拉花咖啡,"老师,这是我亲手为您拉的花"。

马老师值得更多这样真挚而含蓄的敬爱。

"印象最深的是我偷偷去旁听研究生论文答辩,听得一头雾水,答辩提问环节,马老师突然叫到我的名字,让我来针对答辩内容对研究生提一个问题。老师能记住我的名字就已经很震惊了,这样的答辩提问机会更在我意料之外。""马老师给我们强调得最多的永远是实验室安全问题,只要有时间,老师一定会亲自指导并给我们示范实验,提醒我们应该着重注意的步骤,确保实验过程的安全。"

同学们说,马老师其实就像妈妈一样,满怀着期盼望你成才,或许严格,却挡不住一腔诚挚温热的爱。

以言行树立标杆 亦不忘心底诗章

马香娟老师的"严"不仅仅体现在严谨从教,更体现在严于律己的点滴之中,是一种根植于心的生活态度。

马老师习惯将一天分配得充实而圆满,每个时间段都安排着不同的计划。老师的女儿常常嗔怪妈妈的生活不够随性,像方程式一般,而马老师笑着耸耸肩解释,这是她习惯的生活方式,于她,活得充实而认真,是获得自由的最优解法。

在一纸本科文凭已具有足够竞争力,研究生尚稀缺的年代,马老师利用工作之余继续攻读了管理工程二学位,环境工程的硕士和博士学位。

教学工作中,马老师备课细致而认真。马老师主讲的《环境管理与法学》和《环境影响评价》是综合性和时效性很强的课程,近年来国家的环境保护法律法规、标准、导则更新很快,马老师从不用旧课件来应付新课堂,总是花大量时间备课,将最新的内容传授给学生。她认为这是老师的本职,“如果在教学上敷衍,不仅是对学生的潦草,也是对社会的不负责,要被人骂的。”

一名学生回忆,有一次上课忘记带书,心虚地望向马老师,老师毫不犹豫地把自己的教材递给了她。翻开课本,书的前半部分已经附上密密麻麻的批注。"那是那个学期才更新的教材版本,想必老师是利用假期时间提前备了课。马老师那节课虽然把书给我了,讲课却丝毫不受影响,甚至能轻松让同学翻到对应讲课内容的书页。"

有学生玩笑说,老师给我们布置的任务虽多,但想想我们看的东西老师要看得比我们更早、更细致,我们心里就“平衡”了。

马老师对待教学的一丝不苟,的确在学生们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而马老师的生活清单,也并非被单调的教学工作与学术研究填充。

老师爱花,也善养花。爱花源于对生活的热爱,而养花贵在坚持与认真的态度。我看到老师办公室里的兰草生得格外茂盛,在阳光的投影里散发着满室清芬。

老师还有一个习惯——周末晨走,从钱塘门外到茅家埠,从太子湾到鹆鹄湾,从九溪到龙井村,从晨光初绽走到阳光漫道, "这是周末最好的休息方式,同时不能辜负了好春光"。马老师怀着愉悦与活力,开始迎接美好的一天。

"卑微如青苔,庄严如晨曦。柔如江南的水声,坚如千年的寒玉。举目时,她是皓皓明月;垂首时,她是莽莽大地。"这原是洛夫给母亲的颂歌。而马老师三尺高台上的身影,早已在学生心中站立成母亲的样子。

没有说教唠叨,她用一言一行树立标杆;不会放纵敷衍,她以严格为尺丈量努力的意义;她无私真挚,满怀善意,把灯擎在手上,将光亮带给后来者。求严谨的学问,为引路的导师,做温暖的友伴。

她总说自己只是做了一个老师应该做的,没什么亮点。孰不知正是这样点滴付出,将"教师"二字本身诠释到极致的人,像春光将苍白耀成彩虹般,悄然照亮了祖国的未来。

浙商大新闻

浙商大微博

浙商大微信

  • 分享到

商大要闻

综合新闻

教学科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