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右一为徐茜茹)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日本进入了经济快速增长时期,就在这时,全国出现了四大严重的环境污染公害事件:水俣病、“痛痛病”、第二水俣病和四日市哮喘。其中前三起,与严重的重金属污染有关。
关于重金属:针对我国土壤镉污染严峻的形势,浙商大环境与工程学院的一支本科生团队深入实验室7个月,研究如何减控蔬菜作物体内的重金属Cd含量。今年暑假,这个团队还通过学术作品《镉污染耕地肥料管理优化阻控作物镉积累》在全国大学生生命科学创新创业大赛中斩获一等奖,为减控农作物的镉污染找到一份解决方案。
谈及重金属,多数人对它们的了解限制在了元素周期表上,那么镉又是什么?镉是人体非必需元素,在自然界中一般含量很低,正常环境状态下,不会影响人体健康。但当环境受到镉污染后,镉可在生物体内富集,通过食物链进入人体引起慢性中毒。比如农田受到镉污染,其种植出来的蔬菜镉含量就会超标,成了危害人体健康的食品。
与我们息息相关的重金属:为什么这个三位本科生组成的团队选择了研究重金属镉?通过多次实验,团队发现可以利用氮肥、微生物菌肥来减少和控制农作物中的镉积累,以此成立项目。
徐茜茹,来自环境班的大三学生,是团队负责人。她说,重金属镉Cd和我们息息相关,“我们国家现在土壤镉Cd污染形势严峻,实际上,现在部分中轻微Cd污染耕地仍用于农业生产,这也增加了Cd进入食物链的风险。”重金属Cd如何进入我们体内,影响我们的身体健康?徐茜茹介绍,“我们平时食用的蔬菜,假如是在被重金属镉Cd污染的土壤中种植的,可能会含有少量的重金属Cd,重金属具有的富集效益,通过食物链进入人体会导致很多疾病。”徐茜茹团队的这一项目就是基于肥料管理这一农业生产中最重要的环节,首次提出了以“阻控作物Cd积累”为目标,以“氮素养分管理、产脱落酸菌配施”为中心的技术体系,同时阐明了相关过程的内在机制。
徐茜茹说:“我们希望为减控植物体内的Cd含量做出贡献,在未来,这一研究成果可以投入使用,减少镉蔬菜的出现,保护人体健康。”
成功的团队绝非偶然:三位成员在大一的时候都加入了实验室,导师都韶婷回想起答辩现场,她至今还有些意犹未尽,“尤其是答辩的时候评委问起茜茹如此专业性强的实验成果,是如何在目前的阶段做出这种成熟研究成果,让我们心里很欣慰,因为这句话是对我们项目最大的肯定。’”
一旁,比赛时作为发言人的徐茜茹点了点头说,“是啊,这个问题是我记忆最深刻的,没想到评委老师问的居然如此看好我们的项目,当然,我们也很快就作答了。”
她们表示,这一次的成功少不了都韶婷、刘惠君两位导师的指导,在实验室的日日夜夜,“每次出状况,我们手忙脚乱、不知所措的时候,都是两位导师来给我们帮助。”
一个团队能够取得成功绝对不是偶然,徐茜茹团队在实验室阶段也曾付出不少努力。错过饭点、驻守实验室四五个小时对于他们来说已经是家常便饭,她们曾经从下午待到了凌晨一点,甚至错过了寝室门禁时间,就为及时记录新产生的数据。
暑假期间这个团队为参赛从家里赶回杭州,再从杭州和导师会和前往江苏徐州的比赛现场。路上,同学们也不浪费任何时间,仍然和导师进行答辩环节的模拟演练,反复多次的精心准备,也成了她们成功必不可少的因素之一。
“这次竞赛的荣誉与学院和学校的支持是紧密相关的。很高兴在与参赛成员的共同拼搏后能够获得这样的结果,这次的经历是一场竞赛,也是一次学习,激励我们继续加强我校本科生创新教育培养。” 导师都韶婷说。
据了解,浙商大环境与工程学院在本科生入校起,就实行双班主任工作制度,一个班级配备两名班主任,分别由教授和副教授担任,同时搭建了本科生进实验室的良好平台,为本科生提供了丰富的科研实践机会,任何环境学院的学生在大一都可以申请加入心仪的导师项目。本次大赛取得的优良成绩,彰显了浙商大环境学院学生的创新精神,集中展示了学校在本科生创新教育培养的成果。
浙商大新闻
浙商大微博
浙商大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