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无冕之王搭建“临时家庭”
学运会浙商大媒体中心志愿者们的16天

来源:宣传部  作者:房敏婕 林晓莹  字体:

15日下午,第十三届全国学生运动会羽毛球比赛在浙江工商大学圆满落幕。“今天居然就是学运会的最后一天了,把山东队和河南队队员送上大巴的时候,不禁泪目了……这10天,真难忘。”从8月31日媒体中心试运行至15日,浙江工商大学学运会媒体中心的6名志愿者“小爱特”在该校宣传统战部老师的带领下,在这16天里,累积接待了近百家省内外媒体、记者120人次,发稿百余篇,为无冕之王们搭建了一个温馨的“临时家庭”。

“以前只知道记者们工作很辛苦,这次通过志愿服务和媒体零距离接触,看到了记者们的工作过程和辛劳付出,对记者很敬佩,也暗暗鼓励自己要做好媒体中心的服务,为记者的工作提供便利解决后顾之忧。”8月31日是新闻宣传中心的志愿者上岗服务的第一天,6名“小爱特”协助宣传统战部的老师们,按照高标准的赛事媒体中心来配置浙商大文体中心116室这个“临时家庭”:调试一体机、安装转播设备、准备手机充电设备、文具,甚至还搬来了漂亮的鲜花、采购了可口的零食给写稿的记者充饥。

信息与电子工程学院大三的郭微内心很激动:“作为新宣处志愿者的组长,感谢带队的房敏婕老师和林晓莹老师的悉心指导和其它组员在16天的默契配合。媒体接待的第一天是最慌乱和精神最紧绷的时候,所有的前期准备将会接受检验,引导媒体至指定地点在赛场拍照,帮助媒体联系采访对象,为媒体提供餐券等。每天在文体中心和寝室间往返似乎已经成为新宣处志愿者的一种习惯,16天,有辛劳又充实。这个9月,新宣处的每一位志愿者都为能服务于第十三届全国学生运动会的羽毛球赛场里感到十分幸运。”
       开幕第一天就接待了10家媒体

统计与数学学院的大二蔡宇涵是第一次担当比赛志愿者,比赛开始和最后两天,是新闻媒体来得最多的日子。“第一天上午就接待了7家媒体,完全停不下来,有电视台、报社、网站和新媒体的记者;下午比赛2点半开始,1点半就又有记者来了,第一次一下子见到那么多记者,有点措手不及,幸好很快大家都适应了。”

刘念了解到自己被选为第十三届全国学生运动会志愿者时很开心,为能参与到全国性的赛事感到很荣幸。她和其他志愿者值班时,有时忙得连饭点都错过了,立力求为前来的记者朋友展现商大的形象、提供良好的服务。同时,刘念在“商大融媒”上协助老师每天采写学运会的新闻推送,很受读者欢迎。作为人文传播学院的学生,她一边为媒体服务,一边暗暗结合平时学到的新闻理论知识对照记者的工作,深感只有拥有扎实的知识、果断的行动力、迅速的反应能力,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记者,而自己还需要很多很多的学习。

志愿服务是难得的人生体验

16天来,新宣处的志愿者要进行登记、引导和答疑,必要时还需要帮助记者们完成各种各样的采访任务,很多工作表面上看十分琐碎。比如,早上的比赛8点半开始,志愿者提前一个小时来到新闻中心开设备,确认各项设施的正常运转。在从上午8点到下午5点的值班过程中,志愿者做好一天的记录和工作,帮记者拿采访设备、拿水、打盒饭,随时帮记者联系运动员教练员、为记者群提供实时比分。中午,记者在媒体中心写稿,志愿者静候在旁,随叫随到……一旦大赛需要分赛场的当日新闻报送,志愿者立刻拿起采访本和相机,跟随两位带队老师深入训练场、赛场采访,并且马上写稿、整理新闻图片,可以说,这16天,6位志愿者收获满满。

当看到报纸和微信推送等媒体上出现了学运会羽毛球赛的相关新闻时,尤其是看到媒体上出现自己熟悉的场景时,想到背后也有自己作为志愿者的一份努力,他们的内心里的成就感无法形容。

让赵慧思印象最深的,是在一次值班时亲眼看到浙江电视台的一位记者,为了更好地采集到采访对象短短几分钟的比赛视频,扛着笨重的机器在看台疾步行走。为了抓怕运动员的角度,他留的汗几乎和运动员差不多:“这就是一个媒体工作者对自己岗位的尊重与敬爱。也就是这份敬业,深深触动了所有媒体中心的师生们。”

诸葛泉是媒体中心志愿者中唯一的男生。“志愿服务给了我这个大学生最好的锻炼机会和实践舞台。突出的感受就是通过学运会这个志愿服务平台,使我的眼界更加开阔,心灵更加清纯透彻,对奉献过程中得到的快乐感受也更加深刻。正如我校志愿者协会志的服务口号‘志愿于心,奉献于行。’ 志愿者当以爱心为前提。帮助他人不能流于形式,而是要发自内心。”诸葛泉说,对于每一个到媒体中心的记者来说,这里不仅是临时工作的场地,更像一个“临时家庭” ,哪怕是一句温馨的话语,一个关爱的手势,都能给予人温暖的感觉,因为爱心最具魅力。

第十三届全国学运会闭幕了,背后的故事也暂吿一个段落,然而,学运会所传达的“励志奋进 竞不已”的精神将激励着所有志愿者前行。我们,亚运见!



浙商大新闻

浙商大微博

浙商大微信

  • 分享到

商大要闻

综合新闻

教学科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