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了企业,连了产业,富了百姓浙商大科研团队在浙南画下“半个圆”

来源:浙江教育报  字体:

春天的大陈岛,咸腥的海风还带着一丝微微的凉意。

陈跃文一行人先是从台州市椒江区坐船出发,约2个半小时到达大陈岛,再乘坐渔民的捕鱼船去往海洋深处。也不知开了多久,远远地,他们终于看到了影影绰绰的深海大黄鱼养殖基地,一排排粗大的混凝土柱子直插入海,柱子前设有渔网,直通海床,里面是一条条鲜活的大黄鱼。

陈跃文是浙江工商大学食品与生物工程学院院长助理,同时兼任浙商大东海食品台州研究院副院长。“大陈黄鱼等东海鱼类特色品质分析与深加工技术研究开发”专项项目,是东海食品台州研究院今年新启动的专项技术服务项目。把大陈黄鱼带回实验室进行品质检测,是这支科研团队此行的任务。

2021年6月,浙商大在台州椒江成立了东海食品台州研究院,聚焦台州食品产业特色,立足椒江、辐射东海,开展农产品、水产品等食品加工领域的共性技术难题、产品创新开发和产业化应用等研究工作。

“研究院从无到有,标志着校地深化推进政产学研合作迈出了重要一步,这是一代代科研人员接续努力的结果。”食品与生物工程学院党委书记顾振宇说,研究院成立以来,一项项研发项目正热火朝天地展开,助力台州在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中行稳致远。

牵手龙头企业,做强特色产业

最近,豆腐鱼制作的龙鱼酥风头正盛。因其绿色健康,鱼肉饱满、酥若无骨,休闲方便,成了深受各年龄段人追捧的网红美食。

但就在一年多以前,如何将这项产品研发出来,帮助地处温岭的龙头企业——浙江碧洋优鲜食品股份有限公司投产,却是摆在陈跃文领衔的科研团队面前的最大难题。

“市面上传统的龙头鱼深加工产品品质良莠不齐,而这款休闲零食精选深海鲜鱼加工,采用真空低温脱水技术,较为完整地保留了鱼肉中的营养成分,50克龙鱼酥的蛋白质相当于3个鸡蛋、720毫升牛奶。”陈跃文说,这款产品的推出改变了龙头鱼传统的产业模式,也为企业创造了可观的经济效益。

豆腐鱼,学名龙头鱼,是浙江沿海地带常见的一种食用海鱼,它肉白细嫩、刺少,易食,但因其不易保鲜、远运成本较高,鲜鱼价格卖得非常便宜,很难帮助渔民增收。

寻找新的增长点,龙头企业有着强劲的内生动力。当下休闲零食火爆,而远洋深海冷冻鱼已难以满足人们对于“天然、新鲜、营养、健康”的追求,企业便打起了新鲜豆腐鱼的主意。“产业的需求就是我们的研究方向,企业的难题就是我们的研究课题。”陈跃文说,科研团队与企业一拍即合。

但研发的过程,极尽艰辛。“实验室现有的技术全都不适用,豆腐鱼全身只有一条细嫩的主骨,油一炸出来,就剩下骨头,肉都飞了。”回想起当初的场景,陈跃文的眉头不由得皱了起来。必须要保证鱼的形态完整,怎么办?只能在实验室里反复做实验,“实验室里温度很低,只有十几度,我们只能带领团队,不分白天黑夜地忙活,这一忙,就是两个多月”。

等到小试、中试做好,建好了生产线,到了调试阶段,却又出现了问题。“接连三四天,团队整晚整晚待在车间里,直到调试成功。”陈跃文说,“食品的调理技术、杀菌技术,产品的货架期等,只要哪一项参数不稳定,就做不到产品的标准化。”

就这样,经过长达一整年的科技攻关,项目团队实现原料预处理技术、真空脱水工艺及产品包装储藏等关键技术的突破,龙鱼酥得以面世。

强一个龙头、连一批产业、富一方百姓、带一片区域。龙鱼酥打响了品牌,科研团队又为企业开发了香酥黄鱼、香酥脆虾等即食休闲产品,并建立了相关产品的品质评价体系。很快,成熟的技术又惠及其他企业,进一步丰富了市场供应,促进了产业提升。

随着东海食品台州研究院的成立,科研团队与当地越来越多的企业牵手成功。“就拿‘大陈黄鱼等东海鱼类特色品质分析与深加工技术研究开发’项目来说,团队正在开展东海(大陈)黄鱼基因组学、蛋白组学、风味组学等特色组学研究,将建立东海(大陈)黄鱼养殖、保鲜、品质等相关地方标准或团体标准2~3项;开发东海(大陈)黄鱼相关深加工产品3~5款,并与浙江兴旺水产集团有限公司等地方企业合作,实现产业化示范。”陈跃文介绍。

3月10日,在庆元县召开的省级结对帮扶庆元团组2022年度工作座谈会上,浙商大与庆元县人民政府签订校地合作协议。多家帮扶单位中,浙商大是唯一的一所高校。

4名专家攻关揭榜的重大技术需求难题,包括浙江百兴食品有限公司申报的酵素饮品功能性研究、浙江万成食业有限公司申报的锥栗生物科技提炼技术、浙江方格药业有限公司申报的食用菌深加工产品口味的包埋技术等。

“科研人员与庆元这些龙头企业的合作,由来已久。”顾振宇介绍,比如与万成食业的合作始于2013年,“多年来,协助企业解决锥栗原料去壳、贮藏、小包装产品保质期等问题,带动山民增收致富”。对接方格药业开展技术服务则始于2018年,“主要针对槐树花、灵芝孢子粉等食(药)用菌的功能组分提取、功效评价及创新产品开发进行深入研究”。

顾振宇说,依托山区县“一县一策”背景,今后,浙商大将在发展科技富农的大健康生活产业、推动庆元高质量绿色发展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他们的足迹,踏遍浙南的山与海

“浙江省山、海、平原共存的地貌,为食品加工业提供了丰富的农产品原料品种。学院历来重视推动教师发挥学科优势,积极进行成果转化。科研人员赴山区、入海岛,足迹沿着浙江南边,画下了‘半个圆’。”顾振宇笑着说。

从2003年科技特派员李昂单枪匹马到泰顺县南院乡,帮助当地发展高山蔬菜、苗木产业等,到后来的科技特派员团队长年累月奔波在路上,近20年来,浙商大通过产品开发、技术指导、助力产值提升而壮企富民的故事,一直在延续。

哪里有需求,科研团队的技术指导就送到哪里。2019年,浙江省社科联开始结对帮扶淳安县富文乡方家畈村。多次走访调研后,省社科联发现该村有酿土酒传统和手工土酿技艺,于是确定了方家畈村土烧作坊项目。为了实现产业富民,让土烧作坊项目带动整乡发展,他们找到了浙商大的专家们。

2020年以来,食品与生物工程学院党委副书记杨帅领衔的科研团队克服疫情带来的种种不便,无数次赶赴富文乡进行现场指导,对酒厂选址、厂房设计、房屋主体翻修加固,室内锅炉房、排水沟、水池新建,设备采购等环节进行跟踪指导。杨帅欣慰地说:“目前,厂房、设备已到位,‘富文土烧’的商标已经注册成功,接下来就是要着手打造品牌,通过龙头酒企实现规模化生产、全乡各行政村以参股形式享受分红收益的模式,让富文乡传统的‘手工土酿’升级为助农增收的‘共富酒’。”

“米裹海苔产品,历时2年,原创研发,国家发明专利产品,感谢宋教授的辛勤付出和大力支持。”“紫菜梦,紫菜饼,科技改变产业。”……看着来自企业家的评价,科技特派员宋达峰觉得“几年来的辛苦没有白费”。从2018年起,宋达峰牵头的科技特派员团队常驻温州市洞头区,对接当地两家主营水产品加工的龙头企业,针对紫菜、羊栖菜综合加工的共性技术难题开展研究和技术服务,其中,科研团队开发的米裹海苔产品已在其中一家公司实现了产业化示范。

宋达峰说,洞头区是“中国羊栖菜之乡”“浙江省紫菜之乡”,也是国内紫菜的主要产区。但紫菜和羊栖菜产品结构单一、技术开发相对滞后、产品附加值不高,因此价格一直上不去。“随着团队研发出海苔锅巴、海苔虾片、羊栖菜果冻等一系列独具洞头特色的海藻产品,以及对羊栖菜多糖提取技术的深入研究,当地‘两菜’的市场竞争力逐步提高,‘两菜’日益成为海岛群众的‘富民菜’。”

浙商大新闻

浙商大微博

浙商大微信

  • 分享到

商大要闻

综合新闻

教学科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