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工商大学许彬教授研究成果入选MIT科技评论2014年度最优

来源:中国青年网  作者:张东  字体:

由浙江工商大学公共管理学院许彬教授为共同第一作者完成的一项研究成果“Social cycling and conditional responses in the Rock-Paper-Scissors Game”(以下简称“石头剪刀布”)以“How to Win at Rock-Paper-Scissors”为题入选“MIT科技评论2014年度最优”。

近5年共有50项成果入选麻省理工科技评论的年度最佳成果,其中来自中国的成果共三项。另外两项是来自中国科技大学的潘建伟院士的课题组的成果(入选2012年的年度最佳)。作为社会科学领域的成果入选,这在我国还是第一次。

该研究采用经济学控制性实验方法,利用“石头剪刀布”这一家喻户晓而又在博弈论中处于元博弈地位的博弈模型进行。实验共招募360名不同专业的大学生和研究生志愿者参加。实验分5个不同的参数,每个参数有12个独立的实验组,每个实验组内有6名参与者,进行为期300轮的两两随机配对的“石头剪刀布”博弈。实验在浙江大学实验社会科学实验室通过网络技术在线进行。为了激励参与者,实验将“输”的得分设定为0,“平”的得分设定为1,而“赢”的得分则从1.1到2、4、9和100不等,并以一定的兑换率折算成人民币在实验结束后支付给参与者。研究的主题是分散决策、局部信息条件下宏观周期现象的普遍性以及这种群体周期运动的微观行为基础。

研究发现,在所有参数下,“石头剪刀布”博弈都导致了群体层面的策略密度的周期变化,即群体中“石头”比例多时,后一时刻“布”的比例上升的概率就大,“布”的比例高时,后一时刻“剪刀”比例上升的概率就大,同样,“剪刀”比例大时,后一时刻“石头”的比例就更可能提高。这说明,演化理论预言的策略密度的周期性演化在分散决策和局部信息的真人决策条件下也是普遍存在的。研究还发现,个体行为本身并不是对纳什均衡行为的任意偏离,而是存在着一种隐藏的模式:在“赢”的得分大于等于2的情况下,赢了会更多选择保留刚刚获胜的策略,输则更多按照“石头剪刀布”的名称顺序变动,而平的则按照“石头布剪刀”这样的反“石头剪刀布”名称的方向变动。不仅如此,基于真实个体行为的模型很好地再现了宏观周期现象,从而从逻辑上证实了从微观行为到宏观现象的内在关联。

该研究成果于2014年4月21日上传至康奈尔大学的预印本库arXiv,4月30日被麻省理工科技评论(MIT Technology Review)以“How to Win at Rock-Paper-Scissors”为题推荐,认为这项研究是对人们玩“石头剪刀布”的方法的第一次大规模的测量,测量揭示了隐藏的行为模式,聪明的人可以利用这个模式来提高自己的胜算。5月2日,BBC新闻以同名标题报道了该研究,之后,有100多家新闻媒体和以及包括自然哲学、数学、心理学和物理学在内的专业网站报道了该研究。论文于7月25日发表于Nature的子刊Scientific Reports杂志上。

另据悉,“石头剪刀布”的报道还成功入选了“BBC 2014年度科技新闻亮点”(The science news highlights of 2014)。BBC新闻是英国广播公司运营的一个新闻频道,2009年以来,每年12月24日前后,其科学与环境栏目都会评选出年度新闻亮点。在当地时间2014年12月25日截止的评选中,共有40多项科技新闻入选2014年度科技新闻亮点。

 http://school.youth.cn/st/sthd/2015/0316/1045457.shtml


浙商大新闻

浙商大微博

浙商大微信

  • 分享到

商大要闻

综合新闻

教学科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