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工商大学财会学院教师吴晖从教28年,曾获得省“最美教师”提名奖、省师德先进个人、省大学生科技竞赛优秀指导教师、校教学名师等多项荣誉;他的课深受学生欢迎,堂堂爆满,学生们亲切地喊他“晖哥”;他指导的学生获奖无数,还担任教学督导,青年教师都喜欢找他谈心……然而,这么多年来,因为一条理由——科研不太突出,他的职称一直是副教授。
这学期甫一开学,吴晖终于顺利通过了浙商大正高专业技术职务评审,成为一名“教学为主型教授”。而他的转“正”,不是因为“科研突出了”,而是该校改革完善“教学为主型教授”评聘制度,鼓励“教得好”的教师申报教学为主型教授、副教授职务的结果。
与吴晖一同被评为教学为主型教授的还有吴玲和钱晓霞,他们的教学成绩可谓各有千秋。担任副教授期间,吴玲年均上课约600课时,连续9年教学业绩考核为A;钱晓霞出版过课堂教学研究专著,主编或参编教学辅导书4部,多篇教研论文发表在各级各类刊物上,并产生了一定影响。
“过去,在评审中,有一部分教师承担了较多的教学任务,没有太多时间和精力兼顾好科研工作,由于未突出分类评聘,按照同一标准,这部分教师难以脱颖而出。”该校人事处处长刘仁平说,2014年省教育厅出台规定,明确我省高校各级各类专业技术职务实行自定标准、自主评聘、自主发证后,学校立即着手研究相关制度,加大支持力度,改革评聘规定。比如对“教学为主型教授”,其评聘依据主要参照教学质量、教材编写、教学成果、教改教研论文等与教学工作紧密相关的指标。“对教师的评价不再唯论文,而是倡导潜心教学,只要教师教得好,同样可以评上教授。”刘仁平说。
在通常的评审中,能否在一级期刊上发表论文是关键条件,但每个专业相关的一级期刊数量较少,发表机会有限,成为很多教师职称晋升过程中的“拦路虎”。对此,浙商大也作了相应调整,对教学为主型教师,学校重点考查其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实绩,要求教师只要在正规的基础上公开发表两篇科研论文即可。“我们希望引导那些有勤勉教学态度和过硬教学能力的教师更多地去研究科学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思考专业建设、课程建设和教材建设。”该校人事处副处长郑晓东认为,对于论文仍然应设一定要求,毕竟科学研究是大学教师的重要职责。
虽然在科研和论文上松了口子,但该校仍然确保整个评聘过程公平、公正、公开,严格落实本科教学“一票否决制”,对没有完成本科教学工作量或教学质量评定不合格的教师,明确其不能参与职称晋升和岗位评聘,应承担本科教学任务而连续两年不承担的教师,则不再聘任教授。另外,该校还在职称评审中增加了对师德师风的考核,要求教师对照《浙江工商大学关于进一步加强师德师风建设的实施意见》,着重总结在教书育人、立德树人和师德师风方面的表现和业绩,并将此作为评审依据。
对于通过教学为主型教授评审的3位教师,许多师生都认为是名至实归。“一个深受学生欢迎的教师,其背后的付出是巨大的,因为把课讲好是一门艺术,需要不断地琢磨和提升。”该校信息学院青年教师项益鸣认为,这让潜心教书的教师更有目标和信心。该校校长张仁寿也表示,完善教师职称晋升分类评聘体系,鼓励教学业绩突出的教师晋升教学为主型教授,对于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和教学中心地位具有重要导向意义,“这有助于保障优秀教师把主要精力放到教学一线。”
http://www.zjjyb.cn/jyb/zhxw/9621.html
浙商大新闻
浙商大微博
浙商大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