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商大学生团队打造面向青少年的AI定制课

字体:

我的模型搭建成功啦!现在开始下雨……”在孩子下达不同的指令后,伴随着机器声控,模型里的天气开始变化。

这是浙江工商大学金融学院“蜂族教育”团队研发的智能模型,服务对象定在青少年群体。“除了天气模型外,我们还会为学生提拱地理模型、丛林模型等不同类别的模型,这是我们AI定制课的一部分。” 来自金融学院的大三学生蔡佳卉说,她和她的队友们致力于研究打造AI教育的新模式。在2017年公司创立后,三年时间公司累计授课37400余人次,其主营收入累计已超1700万,提供大学生实习和社会实践机会2500余人次,并与6所高校合作建立讲师培养基地,社区端公益活动覆盖178个社区村落。

“我在支教的时候发现孩子们对编程、AI教育很感兴趣,但受条件限制他们其实都不太了解,我想给他们提供更多学习AI的机会。”刘聪是“蜂族教育”团队的负责人,支教过程中的发现让他有了搭建团队打造AI课的想法。

人工智能是近年来的热门领域之一,虽然市场上不乏提供AI教育的机构,但蔡佳卉和她的团队发现,专为青少年群体打造的课程并不多。“不同年龄段的孩子们认知和接受能力其实是不同的,我们一直在思考如何让孩子们接触到优质且合适的科技教育服务,把AI教育普及到青少年群体。”

说干就干,一次社团活动为团队组建搭起了桥梁。“蜂族教育”团队由十名学生组成,他们分别来自浙江工商大学的金融学(CFA)、电子信息工程、工商管理等不同专业。

“一开始查了好多文献,联系各方面的老师专家。在论文库检索后发现,市面也有类似的产品。”这让蔡佳卉和队员们带来了不少挑战,她说,“我们的项目想获得了一定的市场认可,一定要拓展营销,如何加强教研和技术研发对她们来说是个难点。”

不过,对于自己产品的未来,他们自信满满。没过多久,团队根据不同孩子的个性需求研发出了一套全年龄段动态调整的课程体系,其课程共有趣味入门、AI进阶、能力提升和项目实践等方向。也就是在课堂上,老师为孩子提供“玩具模型”,孩子通过自己的摸索将散碎的零件拼装起来,这整个过程自由发挥,不仅锻炼了动手能力,还有利提高创新思维。

“我们在不同方向都配备了专业的软硬件工程师提供指导,包括从入门的基础教学,到日后学生创意的技术支持,专利申请的辅导等。”蔡佳卉说,到现在,辅助学生申请的专利包括有新型太阳能遮阳伞、智能手套、GPS宠物项圈等24项。

在蔡佳卉看来,他们借助自主研发的神经网络算法,从思维、动手、想象等不同纬度对孩子能力进行分析,给他们匹配最适合自己的课程,利用模型进行动态教学监督体系实时优化学习方案,真正做到了“私人定制”。

前不久,《蜂族教育——基于变异神经网络算法的AI教育领跑者》项目在浙江省第十二届“挑战杯”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决赛荣获特等奖。目前,该团队正在准备“挑战杯”国赛。

谈到备赛过程,团队成员沈嘉远说,“焦虑的时候我们也会给自己放松一下,点份外卖大家坐在一起聊天,可以缓解压力。而且我们的指导老师在二十多个PPT的压力下也一直坚持给我们辅导,老师都这么拼,让我觉得我也该加倍努力。”

 

浙商大新闻

浙商大微博

浙商大微信

  • 分享到

商大要闻

综合新闻

教学科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