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展鹏:“番茄工作法”学习一年,他成了浙商大校园的阿拉伯语狂人

来源:浙江在线  字体:

都说阿拉伯语是世界上第二难学的语言,那么,把一本阿拉伯语书籍翻译成中文更是不容易。


前不久,浙江工商大学东方语言文化学院阿拉伯语专业大二学生金展鹏的译作《只有鸟儿与我感同身受》在首届That’s阿拉伯网络小说翻译大赛中突出重围获全国一等奖。


不但如此,金展鹏还在今年暑假将阿拉伯语版的《老人与海》进行中译,在他看来,翻译书籍非常锻炼语言能力,每次翻译完,他都会找出已有的中译本进行对照学习。


每天7点打卡晨读,用“番茄工作法”学习阿拉伯语


金展鹏进入浙商大阿拉伯语专业学习仅有一年时间,同学们都认为他是个不折不扣的“阿语狂人”,那么,这个一米七五的大男孩究竟是如何把阿拉伯语学的这么自如?


早晨六点,金展鹏的闹铃准时响起。简单洗漱后,他一手拎着笔记本,一手握着生活区门口买的热乎乎的包子,走向了教学楼,开始了他一天的阿拉伯语学习。


沉静一夜的教学楼被陆续前来晨读的阿拉伯语专业的同学们唤醒。金展鹏说:“阿拉伯语专业每天都是早课。尽管八点零五分开始才正式上课,但从七点起,就有同学陆续进入教室大声晨读,七点半的时候,基本上班里的同学都到齐了,专业老师也会来教室一对一给我们答疑解惑。”


一年下来,金展鹏已经习惯了每天早起晨读,他的室友徐笑拍了拍金展鹏后肩:“这家伙太拼了!我偶尔早起,走到阳台刷牙的时候,就从窗户看到他拎着笔记本往教学楼走去,街上都还没几个人呢!”


“拼”了快一年,今年四月,金展鹏成为了学院师生代表团的一员,赴阿联酋沙迦参加第十六届沙迦国际遗产日活动,这次活动,也成了他学习阿语来的一次历练与提升。


“平时从寝室走到图书馆,我也会戴上耳机听听阿语听力,给自己营造一个语言的氛围。”金展鹏在社团活动的间隙还不忘练习阿拉伯语,他说,要把握每一分每一秒,因为质的飞跃从来离不开量的积累。


阿拉伯语2.jpg


除此之外,金展鹏将“番茄工作法”运用到学习中。即在25分钟内专注学习,之后休息5分钟,再投入学习25分钟,由此循环往复,一张一弛更能提高学习的效率。


为了锻炼自己的标音能力,第一本翻译从《老人与海》开始


今年暑假,金展鹏开始尝试着将阿拉伯语版的《老人与海》中译,在他看来,“学习语言需要多多练习,假期可以慢下来,但却不能完全停下来”。


聊起暑假尝试翻译的《老人与海》,金展鹏笑着说:“假期里做的翻译其实并不多,一周大概四页A4纸的阿拉伯语文本。但关键是把你每天翻译的那段翻译仔细琢磨了,翻译精了,收获也就有了”。


金展鹏说,大一的时候,接触到的阿拉伯语教程,都是有标音,类似每个汉字上方都标有的汉语拼音一样,标了拼音,你才知道怎么读,只是阿拉伯语的标音有点复杂,可以算是升级版。


在《老人与海》的阿拉伯语版中,并没有任何标音,为了锻炼自己的标音能力,每天的翻译开始前,金展鹏都会先对文本进行标音。


“其实在标音的时候,我就出现了很多的错误。因为对语句的不理解,语法结构也不明白,在标音上就出现了偏差。”遇到这样的情况,金展鹏请教了他的专业老师周玲,“周老师把我的错误一一指出来,还和我说该怎么修改,有她的指导,我很快就找到了翻译的技巧。”


同时,金展鹏也表示,翻译《老人与海》的经历让他找到了属于自己翻译作品的特别之处——忠实原文,“我没有进行再创作,在一些较难的语句上,译成中文时,使语句更加符合中文的表达习惯”,这也成为他在比赛中获奖的关键。

浙商大新闻

浙商大微博

浙商大微信

  • 分享到

商大要闻

综合新闻

教学科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