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大“最美援疆人”:风雨兼程,把知识和爱心带往天山

来源:党校办  字体:

微信图片_20180706100448.jpg

 

有这样一群人,他们放弃更舒适的生活条件,放弃家人的陪伴,前往遥远的天山脚下,引领那里的孩子深入知识的殿堂;他们跨越4600公里空间和3个小时时差,将杭州与阿克苏两地紧紧地联系在一起;他们身处维稳工作第一线,不断寻找着合适的支点,撬动自己人生发展的新境界,他们就是援疆教师。而在长期对口支援新疆的浙江工商大学,每一年都有一批优秀教师会接过援疆的接力棒,传承知识与文化,服务社会。

学生的老师,也是老师的老师

受地理条件的限制,新疆的师资力量还很薄弱,例如新疆大学科学技术学院,它的经贸管理系下设7个专业,是整个学院最大的系室,学生共1793人,占整个学院的1/2,其中少数名族学生有859名,但教师仅有24人,还有大量的安全稳定教育工作需要承担,所以援疆的老师们不仅要教学生,还要“传帮带”带动当地老师进步。

陈小蕴就是这样一名援疆教师。而作为受援学院经贸管理系负责人的她,不仅承担了多门课程的教学任务和“传帮带”任务,还要组织管理,协调推动整个援疆团队的“传帮带”向更高、更深的层次发展。

她对团队中的徒弟进行定期听课、评课、谈心;2017年4月,她组织进行了传帮带分组和师徒结对,要求帮带教师对青年教师的听课评课常规化;另外,她还根据人员批次不断变化的援疆教师队伍调整“传帮带”结构。同时,陈小蕴也在努力推进经贸管理系实验室建设。她组织老师对验收工作进行把关,组织专业实践实训平台建设,协调青年老师参加VBSE实训基地的“新道”企业培训项目。在她的努力下,教师队伍越带越好。

不仅是负责人,每一个普通援疆老师也在努力。陈小蕴和浙江工商大学一起援疆的侯富儒老师就多次听青年老师们的课,也无数次接受青年老师随时听课。她总是鼓励他们放眼长远,热爱大美新疆,立足南疆与一带一路,扎实进行课堂教改与申报科研课题,还指导一些老师申报了课题。

这些援疆老师与受援学校的青年教师们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中秋、冬至等传统节日时,一起小聚吃饭;援疆老师重感冒时,青年教师及时送来药物与慰问。在这种温馨的环境中,当地的教学实力也在不断提高,一年多来,青年教师在援疆教师和返聘教授们的帮助下,教学上取得了明显进步。

不仅是去教学,还是去建设

援疆,不只是去进行教学工作,援疆教师们心里都在思考同一个问题——我所在的受援学校,如何建设成一所人民满意的大学。而每个老师都有自己的答案。

陈小蕴思考的是:我接手管理的经贸管理系,如何在党的方针政策指引下开展课程建设、专业建设和学科建设。

从2017年3月至离开新疆,陈小蕴组织该系教师多次研讨,修订2017级人才培养方案,制订了专业培养方案的调查问卷并多次带领青年教师深入校外实习基地进行调研。最终陈小蕴带领系室团队修改完成了7个专业的2107级人才培养方案,制订完成7个专业402门课程的教学大纲。陈小蕴还积极组织青年教师申报课题,成功申报校级优秀课程获得立项3项。

另外,陈小蕴重视产教融合,一方面邀请专家来校为学生做职业规划讲座、专业讲座等。另一方面,带领教师前往阿克苏地区金融办、阿克苏农商行等进行调研。她与24家知名企业签订了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协议,聘请客座教授2位、校外实习实训指导教师32位;她与忠信会计师事务所商谈,为该系学生获得价值近10万元学习资源捐赠;与中国人民银行阿克苏地区中心支行展开产学研合作,组织教师为《阿克苏金融》供稿。

这些成果背后,是援疆教师不辞辛劳的付出。在学校转设“新疆理工学院”的评估工作中,陈小蕴曾连续20天每天工作超过14小时,周末和节假日不休息也是家常便饭。“勇于奉献,不怕苦、不怕累,不讲条件、只讲贡献,充分发挥自己的专业特长,在实际工作中发挥光和热。”这句话是陈小蕴对自己的要求,也是所有援疆教师的信念。

万水千山总关情

去援疆,去的时候是初来乍到的外人,到走的时候,早已成为密不可分的自家人。

陈小蕴就参加了学院组织的与少数民族学生的“结亲”活动,她关心她的维族“亲戚”,主动为他们提供资金、生活用品等帮助,为孩子们购置玩具、书籍,和他们成为了一家人。

而在学校里,陈小蕴也始终关心着学生。2017年4月,她向浙江工商大学发起捐书,在浙江工商大学金融学院的大力支持下,获捐高质量专业图书3102册,经贸管理系争取了50多本高质量的经典专业参考书,向机械工业出版社获取了60多本教材及相关教学参考书,建立起了该系自己的教师资料库。这些书籍中包含的不只是知识,也不只是陈小蕴对学生的关心,还有在浙江,隔着遥远距离但却和新疆朋友们紧密相连的浙商大的师生。

另外,陈小蕴还协助组织各类学科竞赛,组织青年教师指导学生团队参与国家大赛。2017年1月至2018年6月,学生们共获得省级以上奖励28项,其中国家级奖励2项、省级特等奖1项、一等奖2项。这些孩子们的发展,就是陈小蕴最想看到的回报。

同时,援疆教师们也心系整个社会。陈小蕴老师组织援疆教师团队完成了2017年浙江援阿职业教育420学时的教学任务,组织承接自治区旅游局“少数民族就业培训”旅游扶贫项目,等等。

他们不问收获,只问付出。或许孩子们脸上的笑容,还有发展的越来越好的新疆,就是对他们最好的回报。

阿克苏是挥洒青春和汗水的地方,是援疆教师们的另一个“家”。一年半的援疆经历,陈小蕴老师和她的援疆同事们挥洒汗水,为新疆大学科学技术学院(阿克苏校区)的教师成长、专业健全开启了良好开端。新疆大学科学技术学院的对她的突出贡献持有极高的评价,援疆指挥部也对陈小蕴老师的辛勤付出赞不绝口,并推荐她荣膺浙江优秀援疆教师称号。


像陈小蕴这样的援疆教师还有很多,比如去年才从新疆回来的外语学院老师宋鸿波夫妇,他自掏腰包为新疆学生设立奖学金的事迹曾让很多人感动。我们有理由相信,在一代代优秀援疆教师的努力下,新疆的教育事业一定能变得更好。




浙商大新闻

浙商大微博

浙商大微信

  • 分享到

商大要闻

综合新闻

教学科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