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商大研究生思政课堂:用英语视频讲述中国抗疫故事

来源:中新网  字体:

They are post-90s nurses in the ICU of Huoshenshan Hospital(她们是火神山医院ICU的军护)……最近,一段讲述中国“90后”抗击疫情故事的全英文视频很受关注。

视频的制作者是浙江工商大学外国语学院的5名硕士研究生。“我们想把中国人民团结一心、同舟共济的精神风貌记录下来,并把中国抗击疫情的感人故事翻译成英语,带给其它国家。”

不只是视频,作为小组队员之一的刘露雅还带领小组写了一篇近两千字的全英文文章,讲述中国抗击疫情的故事。

“这也是我们思政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的一份课堂作业,老师策划开展了‘以专业为基,讲好抗疫的中国故事’主题的时政评论和‘海外看中国’的课堂展示环节,从多个视角讲述抗疫的中国故事,传递中国好声音。”

刘露雅是该校英语笔译专业研一学生。她说,现在正是需要为抗击疫情贡献力量的时刻,面对疫情,中国政府采取了切实有效的防控措施。这充分说明,中国政府始终把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首位。“我们虽然去不了一线,但我们以专业独有的方式,用英语向世界讲述中国的抗疫故事,展现出中国青年勇往向前、独立担当的青春形象。”

像刘露雅一样,班上一共有85名研究生都时刻关注抗击疫情的行动,对战胜疫情充满信心,并以各种方式向世界讲述着中国的抗击疫情故事。

“时政评论从我们‘90后’自身出发谈疫情,更能感同身受,树立榜样,反思自身,同时能更好承担起我们新一代青年的责任。”来自该校英语口译专业的研一学生毛铭说,作为外语专业的学生,就应该发挥自身优势,正确翻译国内信息抵达最广泛的人群,用信心凝聚最广大的力量。

“我向奋战在一线的医护人员表示深深的敬意。他们一直坚守岗位,努力帮助患者重获健康。”看到许多医务工作者的新闻报道后,该校食品安全专业的学生小叶非常感动。“中国必将向世界证明,疫情过后中国会更加强大。”

夏金梅是该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课程的任课老师,法学博士,研究方向为海外中国学。将中国抗击疫情的故事融入课堂,用英语讲好中国故事,是她设计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在线课程的最大亮点,也是该课程实施课程思政的主要特色。

在研究生的课堂上,她策划了从学生专业角度出发,讲述抗疫的中国故事,并在这个基础上引导学生展开主题讨论以增强“四个自信”。“这是这学期课堂教学设置环节的主要考量,我在外国语学院的研究生班级中,建议同学们发挥英语专业的优势,策划开展了用语言的力量向世界讲述抗疫的中国故事的时政评论环节。”

“没想到,几天的线上教学,很多学生都喜欢上了这门有意义又有意思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课。”夏金梅在课程中设置了“抗疫中的‘90后’”“抗疫中的中国共产党”“抗疫中的民族精神”等主题。她说,课程设计初衷就是让学生在增强英语语言技能的同时,传递中国好声音,讲好中国故事。

http://dw.chinanews.com/chinanews/content.jsp?id=7897288fzumzav&classify=zw&pageSize=6&language=chs

浙商大新闻

浙商大微博

浙商大微信

  • 分享到

商大要闻

综合新闻

教学科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