阐释什么是真善美 封毅让数据有温度有美感

来源:青年时报  字体:

“人文”“情怀”“文艺”……学生对封毅的评价往往是这些词,明明是理工科的教学,却总是能结合当下热点进行改编。2019年寒假,封毅看了《流浪地球》,就立即搜索了近百篇相关报道,精心设计了《数说“流浪地球”》作为开学的第一课,让学生感悟大国崛起中的文化自信,鼓励学生善言善行、无问东西。当然,所有的大数据知识点也被他生动融入到了课中。

为了实现这样的课堂设计,封毅付出了大量心血,每准备一节这样电影式的改编,需要多花十几倍的备课时间。“课前设计的过程相当于是在编剧,而上课的过程则是既当导演又当演员。”封毅老师笑言。

“互联网时代强调快速迭代,而我们的课堂,就是与时俱进、快速迭代的课堂。”秉承着这一理念,封毅将三尺讲台玩出了不一样的精彩。

足迹

封毅是浙江工商大学管理工程与电子商务学院副教授,也是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美育专业委员会成员。在上好专业课的同时,他努力把思政、德育、美育等融入课堂内外、线上线下,甚至连每一个“课间”都精心设计,以传递更多正能量。

他自创系列育人格言《封言封语》,并言传身教,用自己的行为阐释什么是真善美。

他自创“4E”教学法,在每学期的每门课上倾听每位学生的反馈,不断改进教书育人方法,学生评价其为“创新性、开放式的教授模式”“授之以渔”“渡海的船,划船的桨,制桨的木,雕木的心”。

他曾荣获“浙江省五一劳动奖章”,在全国“最具权威性、最有影响力”的高校教师教学竞赛中获全省第一名、全国第六名。

他被推选为2019“浙江省向上向善好青年”,并作为代表在颁奖仪式上发表感言。

榜样的力量

学生:

上封老师的课

会被他心中的爱打动

浙江工商大学管理工程与电子商务学院信息1502的倪岚漪,对封毅的评价能代表很多学生的想法,“上封老师的课,会被他心中的爱打动,我第一次见到这样包容、爱学生的大学老师。”

信息1501的顾奕男用了司马光的一句话评价封毅:经师易得,人师难求。她说,封毅用自己的行为、品性和言语影响着每一个学生,能遇见这样的老师是她的幸运。很多学生都说,在大学中感悟到这些美好的东西,比在课业上拿满分更有价值。

“真善美”“正能量”“情怀”……在学生给封毅的评价中,这几个关键词反复出现。“封哥是我在大学中遇到的最特别的老师,他于我们而言更像是朋友,这样的相处方式也让我们的学习更加高效!相比所学知识,从封哥处学到的做人方式、生活态度更重要!”信息1601的林荣雪说。

我的中国心

发现美创造美并带动学生感受美

在封毅看来,老师在课上除了是老师,还可以有很多身份,比如编剧、导演,比如灯光师、摄影师……课前,他会把麦克风和音乐的声音调到适宜,课前课中根据环境和课堂环节调整教室灯光,课间用镜头记录下学生的趣事。

“我常花大量时间备课,最近几个学期课件的平均定稿时间差不多都是上课当天的凌晨3点。”封毅说。这样很辛苦,但学生课上的反应让封毅觉得值得,比如上学期的一次课,学生在三节课期间自发鼓了三次掌……

除了精心准备上课内容,封毅对课间的音乐分享也不马虎,从流行音乐到新世纪音乐再到古典音乐,用音乐的力量让学生学会放松。

“在我的脑海中有两个意识雷达,一个是关于教书育人的意识雷达,会捕捉对教书育人有价值的信息;另一个就是发现美的意识雷达,当有了这种意识,你就会发现,美就在身边、就在当下。而美育,就是把这两种意识雷达整合起来的最好方式。”封毅笑着说。

封毅还积极引导和鼓励学生加入发现美、创造美、分享美的行列。在他看来,摄影在高校美育中可以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因为当下的大学生几乎人人都有智能手机,通过手机摄影,每个人每天都可以参与摄影这门艺术的体验和创作,这种便利性、普及性,是其他任何一种艺术都很难具备的。上学期,他和班上学生一起做了拍植物日历的活动,把每一次上课的日子用当下的植物创作出来。“在欣赏美的同时,能够亲自参与发现美、创造美的过程,对美的感悟就会更加深刻,这种体验也就更加完整。通过这个过程,学生也更容易感受到美就在当下、就在身边。”封毅说。

为了更好地教书育人,封毅也常从各个渠道收集学生的反馈,他说:“作为一个老师,我希望通过努力,让每个学生都能在课内外有所收获。”

曾有个同学,写了一封2000字的信给封毅,提了不少建议,虽然有些是误解,但封毅仍很认真地看了,并回了一封3000多字的信,表达感谢、歉意的同时,也解释了误会。经过沟通,师生之间逐渐消除了误解、加深了感情。

古语说: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封毅说,在这个飞速发展的时代,身为教师,除了授业和解惑,传何之道、如何传道,是值得大家深思的问题。

TA说

让学生学会“快起来”和“慢下去”

封毅不仅仅在传授专业知识、做美育,他也在做范围更大的一件事——立德树人。“我现在备课时往往会备两种课,除专业课内容外,还额外准备立德树人相关的内容。”他说。

封毅关心学生的成长成才,回答学生关于专业学习、考研、就业等方面的困惑。暑假看了《哪吒》,他立即将其改编进了自己的课上,引导学生理解“我命由我不由天”的时代含义,鼓励学生做更好的自己,作为复兴一代担起家国情怀。

封毅觉得,自己做的育人也可以概括为两方面——让学生学会“快起来”和“慢下去”。他解释,在大学四年里,每个人都要学会认识自己,找到自己身上的闪光点和竞争力,与社会的需求、国家的发展对接起来,这就是快起来;与此同时,每个人也要学会发现生活中的真、善、美,发现这些人类历经千年沉淀下来的宝贵财富,这就是慢下去。

在他看来,快起来和慢下去是相辅相成的。将快起来和慢下去相结合,既仰望星空,又脚踏实地,在不断磨练、不断成长的过程中,始终保持着一颗对“真善美”敏感的初心,才能成长为德才兼备的人才。

成绩单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学校美育工作育人导向更加凸显,教育教学成效显著,截至2018年初,已有75.7%的中职学校将艺术课程纳入公共基础必修课。

浙江对美育工作一直很重视,在《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工作的若干意见》中,对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普通高中、非艺术类中职学校艺术课程设置均有具体要求。普通高校则面向全体学生开设适应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公共艺术课程,包括限定性选修课与任意性选修课,保证每名学生至少选修1~2门艺术课程,同时根据本校学科建设、师资状况开设各种具有特色的艺术任意性选修课程或专题讲座。

2018年,教育部已公布的第一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艺术传承基地学校中,我省有4所,为浙江大学、中国美术学院、杭州师范大学、绍兴文理学院,从侧面证明了我省高校在美育方面取得的成绩。

http://www.qnsb.com/fzepaper/site1/qnsb/html/2019-10/01/content_678980.htm

 

浙商大新闻

浙商大微博

浙商大微信

  • 分享到

商大要闻

综合新闻

教学科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