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岁上大学,20岁保研!浙商大的这位女学霸,想对所有父母说“相信孩子”

来源:杭+新闻  字体:

16岁上大学,20岁生日前夕保研中国政法大学中欧法学院诉讼法学专业,从浙江工商大学走出来的邓钰萱说,别叫她天才——她也曾经历过高考失利、也曾在比赛输时哭……从小到大没让爸妈陪自己写过作业的她,更想跟家长们说,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小宇宙”等着去发现,请鼓励你的孩子做一个幸福的普通人。




别人眼中的天才少女,16岁跳级上大学



“我生在中医世家,家人知识分子的形象激励着我以后要成为像他们一样的人。”提前一年上学、初中跳了一级,邓钰萱有着超越年龄的自律。

小学一年级起,邓钰萱就自己上下学。因为父母没时间做饭,她每天到奶奶家吃饭。放学后她直奔书房做作业,没做完不出房间。遇到家庭在外聚餐,别的孩子巴不得到处跑,她则在等上菜和大人闲聊时写作业、背书,既享受了美食又没浪费时间。



邓钰萱不仅学习效率高,专注度也高,很难被外界干扰,订好了目标就执行。大一时,她从旅游转专业到法学需要补修很多门课,甚至一学期期末要考十门试,又多又难。“考前一个月开始复习,每天五点起床,一个人在图书馆一整天,不做完当天给自己定的任务就不去食堂吃饭,那个期末我瘦了四斤!大二暑假,我花了一个半月自学雅思,每天严格执行自己定的进度,也考了比较满意的分数。爸妈工作很忙,但我的自主学习能力真没让他们操心过。”邓钰萱甜笑着说。




天才少女并非天生躺赢,短暂迷茫后她不认输


长发飘飘的邓钰萱爱听、唱英文歌,会弹吉他,羽毛球也打得不错,别人总以为她是人生赢家天才少女,做什么都躺赢;只有她自己知道,一路走来,为了收货今天的成绩,付出了多少。


“我有很强的胜负欲,什么事都希望能做到最好。别看我现在活跃于各种文体比赛,我过去性格非常内向,不敢慷慨激昂地表达观点,不会自如地临场发挥,智商也没高于常人,我能做的只有努力。”邓钰萱的妈妈说,女儿的胜负欲从小就体现出来了——邓钰萱一年级的第一次考试前一晚,不停看书复习,迫切想考好;邓钰萱小时候学围棋,第一次输给别人时当场哭出来,给老师家长留下了深刻印象……人后拼命用功,人前志在必得,邓钰萱的家人对她说的最多的话大概是“不要那么用功啦”“考试能过就好啦”,这当然是劝不动她的,她好像有对努力有一股执念。这种执念,推动着这个女孩在迷茫时依旧能迈出坚定的步伐。



中学时,邓钰萱初一时被选拔进入五年制少科班(初中两年、直升高中、高中三年),高三时学校又从少科班和重点班里选出了零班(即特优班)。因为太想考好了,邓钰萱有一段时间心理承受能力极差,月考前的早上经常紧张到呕吐。高三被选拔到了零班,同学们都非常优秀,她一度在班上处于垫底状态,她一次次自责“你怎么这么差劲?”高考没考上最理想的“牛校”,她承认自己失利了。


“我一开始是憋着一口气来上大学的,我要证明给自己看:即使高考失利也不能剥夺我成为优秀学生的权利。如果一个人不能走出舒适区的话,是很难成长的。比如演讲比赛,最大的收获是学会克服心中的恐惧和原本内向的性格。勇于尝试比在一个擅长的领域里拿十次冠军要刺激得多。”邓钰萱慢慢找到了一个方法——适当调整心态,与自己和解。她的老师们说,四年来,从未因为年纪小而特别优待这个女孩,而是针对她的特点做一些建议和引导,给她独立的成长空间,因为“因材施教”在浙商大是传统。




从不需要家长盯作业,她想对所有的父母说“相信孩子”


近期网上有很多因家长陪伴孩子做作业而催生的段子,有的家庭因为家长陪做作业甚至导致亲子关系紧张,作为过来人,邓钰萱一方面很骄傲地说“我爸妈从不需要盯着我做作业,我自己就能做得又快又好”;另一方面,她想对所有的父母说“相信孩子”。


“我觉得要教育首先要认同孩子独立的人格,家长的作用是引导孩子找到自我,命令式的教育很容易让孩子产生逆反心理。我和我父母的关系像朋友一样,他们支持我做我想做的事,不强迫我做不喜欢的事。我有时准备比赛紧张到崩溃,我父母就会说:‘太害怕就不去了,没关系。’理解和宽容让我更有勇气去面对可能的失败。教育就像放风筝,要让风筝自己飞,风筝飞累了,往回扯一扯,就会飞得更高。”其次,邓爸爸和邓妈妈父母比较注重女儿的软实力培养,他们觉得学习成绩并不能代表一切,教养、内涵、思考力、社交能力、创造力往往会给前途带来更多价值。因此邓钰萱多才多艺,并非那种“不修边幅,戴着厚镜片,只会学习不会玩”的传统学霸。



邓钰萱借用北京四中原校长刘长铭的话送给天下的父母们:请鼓励你的孩子做一个幸福的普通人。



浙商大新闻

浙商大微博

浙商大微信

  • 分享到

商大要闻

综合新闻

教学科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