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六成的新生是“00后”,其中6个日期出生的人最多;很多高校都是姓“王”的新生最多;名字中“伟”“强”“勇”“静”的多,还有人起名叫“徐若瑄”“梦露”“刘欢”;男女新生比例最为失衡的高校不是杭州电子科技大学,而是杭州师范大学钱江学院,男女生比例约为3∶7……
近日,杭州高校相继迎来大一新生。这群新生中,过半生在被称为“千禧之年”的2000年。通过高考、通过志愿选择,他们将在杭州开始为期4年的本科学习,他们被学校称为“小萌新”。为对新生有更进一步的了解,不少高校对他们的资料进行了分析,有些数据颠覆了传统的观念。
“00后”来了
约六成的新生是“00后” 生于这6天的最多
今年,不少高校老师嘴边挂着这样一句话“‘00后’来了”。老师们说,随着这一批学生的到来,教学方法必须要改了,因为这群孩子是跟着互联网快速发展成长的一代,接触的东西多,也是超有个性的一代。
今年的新生中,“00后”的比例有多大?
统计显示,浙江大学2018级新生中,2000年后出生的有4273人,占比68%,从出生月份来看,生于1月、8月、11月、10月的最多;
浙江工业大学2018级新生中,2000年后出生的有3179人,占比66%,其中生于2000年2月2日的最多;
浙江财经大学2018级新生中,2000年后出生的有2447人,占比67%;
浙江农林大学2018级新生中,2000年后出生的有2193人,占比57.2%;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的新生中,2000年后出生的有2769人,占比67.09%。同年同月同日出生的人集中在5个日期:2000年1月1日、2000年3月16日、2000年5月23日、2000年6月12日、2000年7月1日。
关于生源
杭州高校中浙江籍学生比例最高
家在浙江的学生,显然对于家门口的大学更青睐,各高校中浙江籍学生比例高。
浙江工业大学的新生中,浙江籍考生3280人,其他省份1533人。
浙江财经大学的新生中,来自省内的新生数量达到了2486人,占比67.8%。
浙江工商大学的新生中,省内考生有2628人,省外1450人。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的新生中,浙江籍考生有1737人,占比42.1%。其中,来自温州的新生最多,杭州籍新生则以276人居第二。
根据几所高校的统计,浙江籍新生人数最多,而居于第二位、第三位的省份,各校却不相同。在浙江财经大学、浙江工商大学,居于第二位的是安徽省;在杭州电子科技大学,新生人数第二的是贵州省,第三的是河北省;浙江工业大学则是来自贵州的新生第二、来自山西的新生第三。
浙江财经大学等个别高校,还有来自港、澳、台的学生。
浙江财经大学招生办副主任徐奇伟介绍,对于新生来源地的统计,有利于给后勤部门在安排饮食、住宿时提供参考依据。
关于姓名
姓“王”的新生最多 占比6.9%
中国百家姓中,打头的是“张”,日常生活中姓“张”的很多,而在今年杭州部分高校的新生大数据分析中,“王”姓妥妥地称“王”:
浙江大学6274名新生中,“王”姓人数有398人,其次是“陈”姓342人,再次是“张”姓340人。“李”“刘”姓紧随其后,分别为294人、198人;
浙江工业大学4813名新生中,“王”姓人数有322人,其次是“陈”姓275人,再次是“张”姓208人;
浙江工商大学4078名新生中,“王”姓人数有279人,之后是“陈”“张”“李”“吴”姓,分别为270人、239人、203人、116人;
浙江财经大学3667名新生中,“王”姓人数有249人,之后是“陈”姓213人,“张”姓186人;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4127名新生中,“王”姓人数有273人,“李”姓其次267人;
中国计量大学3991名新生中,“王”姓246人,之后是“陈”姓237人,再是“张”姓210人;
浙江农林大学2645名新生中,“陈”姓人数最多,有256人,其次是“王”“张”“李”姓,分别为264人、197人、184人;
从数据来看,“王”姓妥妥地占据了王位。这一点,与杭州市公安局2015年首次公布的杭州人姓氏排行TOP10中,“王”姓排第一相符合。
这些稀有姓氏你会念几个
有大姓,自然也有稀有姓氏。
浙江农林大学统计出来的“小萌新”稀有姓氏不少,标注好拼音大家可以长长知识:俸(fèng)、郜(gào)、苟(gǒu)、宦(huàn)、郏(jiá)、揭(jiē)、琚(jū)、泮(pàn)。
中国计量大学统计出来的稀有姓氏,包括朵、凯、考、况、蘧(qú)、檀、茆(máo)、鱼等。
拥有稀有姓氏的学生多为少数民族。其中,浙江大学是杭州高校中招录了最多民族学生的,今年有31个少数民族412名学生入校学习。
一叫这些名字或许有多人回应
浙江农林大学新生名单里,老师发现了“徐若瑄”“梦露”“刘欢”等明星的名字,当然,此人非彼人。而从名字出现的频率来说,“伟”“强”“勇”“静”等字频率较高,重名的概率大。
浙江大学对2018级新生名字统计发现,6274人中有78人存在同名情况,其中,夏逸凡、王浩、张航、陈诺、王宁、王泽、杨帆、陈璐等8个名字均是三个以上的同学共有。
长名字的增多 最长的有10个字
与此同时,老师们最怕的名字中的生僻字也有不少,比如说“燊”“灏”“贇”“莔”“隰”等,有的甚至电脑打字软件中都没有。
“学生名字由4个字组成不稀奇,我们学校今年就有31个,可是,有一个学生名字真的很长,你猜多少字?”杭州电子科技大学的老师神秘地问记者。知晓答案后,记者吓了一跳——10个字!
男女生比例
杭电无女生?错 男女生比例严重失调的其实另有学校
多年来,在杭城高校流传着一句话——杭电无女生。这个杭电指的就是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学校的理工科专业偏多,而理工科虽然男性多,但并不是说完全没有女生。学校宣传部的程振伟老师“辟谣”,学校真的有女生,而且不少!据学校数据统计,2018级新生中男生为2788人、女生1339人,男女比例差不多是2∶1!
同样比例为2∶1的,还有浙江财经大学,只不过这次是女生多。“男生1226人,约占33%,女生2441人,约占67%。”对于这组数据,学校老师说,比去年好多了,今年新生中男生比例上涨了1%!
浙江大学今年的新生中,男生3569人、女生2705人,比例约为4∶3,“相较往年,男女比缩小了差距,但依旧男多女少。所以,男生就继续发扬照顾女生的精神吧!”学校宣传部一位老师打趣地说。
中国计量大学新生中的男女比例为1.08∶1,男生2075人,女生1916人,堪称最平衡。
那么,你们知道哪所学校的男女新生比例最为失衡吗?杭州师范大学钱江学院!男女生比例趋近于3∶7。
女生爱文科 男生爱理工科 性别比例与专业设置真的有关系
为什么男女新生比例在各校中差异如此大,看看专业设置就知道了。文科专业女生多,理工科专业男生多,这个规律依然存在。
根据浙江大学的统计,男生比例最高的是工科试验班,男生占比76.9%;女生比例最高的是人文科学试验班,女生占比81.8%。这几年,性别比例变化最大的是医学专业,今年医学专业的女生就很多,与男生比接近了2∶1。
在浙江工业大学,男生比重最大的是机械工程学院,9∶1,这也是记者所看的多所学校信息中男女生失衡率最高的学院;女生比重最大的学院是外国语学院,男女生比为1∶6。
被称为没有女生的杭州电子科技大学,若要说“没有”女生的话,按专业来看机械类专业当之无愧,男女生比例达到了8∶1,外国语、会计类专业则是女生的天下,男女生比为1∶2.1。而像管理、经济等文理都沾边的专业,男女生比例相对来说协调一点。
也就是说,在机械类、计算机专业中男生相对多,语言类专业在各校几乎都是女生的天下。
浙江农林大学宣传部的陈胜伟老师说,今年该校男女新生比例约为4∶6,和去年一样,女生数量依然高于男生,这不仅和专业设置有关,也和时代变迁相关。作为以农林、生物环境学科为特色的高校,男女生比例在10年前比较平衡,甚至男生数量还略多一些,但随着该校文科、艺术类专业的增加,以及时代的发展,女生比例在不断上升。
近日,杭城高校大一新生陆续入校。
http://www.qnsb.com/fzepaper/site1/qnsb/html/2018-09/12/content_651733.htm
浙商大新闻
浙商大微博
浙商大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