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工商大学:基于“文化引领、融合创新、一体多元”的大商科人才培养体系构建与实践

来源:光明日报  字体:

国家富强、始基在商。具有百年积淀的浙江工商大学始终与时代同呼吸,形成了以商科为特色的办学传统。随着新时代背景下新经济、新商业模式的快速发展,商科人才的需求发生变化。学校在传承百年商科办学历史的基础上,积极适应时代巨变,于2010年正式提出“大商科”人才培养理念。通过近8年的探索与实践,构建了特色鲜明、成效显著的“大商科”人才培养体系。

该体系确立了“经管为主、工商融合、多科交叉、协调发展”的“大商科”人才培养理念,以培养“具有国际视野、人文情怀、专业素养的应用型、创新型、复合型‘大商科’人才”为目标,秉承“诚毅勤朴”的校训,汲取浙商精神,以“学生中心、教师发展、课堂开放”教学文化为引领,通过“经、管、法、文、理、工、史、哲、艺”等跨学科交叉,专业教育、通识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的深度融合,以及“一体多元”课堂协同等多种手段,创设了“大商科”人才培养的有效途径。

“大商科”人才培养体系的建构与实践

理念转变与文化引领,做好“大商科”人才培养的顶层设计

学校传承百年商科办学特色,积极适应时代变化,将“经管理工、多科并举”的人才培养理念转变为“经管为主、工商融合、多科交叉、协调发展”的“大商科”人才培养理念;根植商业文化,汲取新时代浙商精神,倡导“学生中心、教师发展、课堂开放”的教学文化,构建了涵盖理念、文化、目标、路径和方法的“大商科”人才培养体系。

共通互融与机制创新,优化“大商科”人才培养的实施路径

学校聚焦于“大商科”人才培养目标,建立专业教育、通识教育、创新创业教育的融合机制。

深化“分层分类、工商融合”的专业教育。以学生为中心,开展分层分类培养,相同专业制定不同的培养方案,相同课程实行不同难易程度的教学。注重专业间的融合,工商管理类专业突出培养创业者和经理人两类“新浙商”;财会类专业培养管理型财会人才;食品科学与工程等工科专业培养管理型工程师;新闻专业培养财经新闻人才等。

实施“商以载道、通专融合”的通识教育。以浙商精神与商业思维为主线,优化培养方案,将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有机结合。成立通识教育教学委员会,统筹优化通识教育课程体系,形成“经管法文史哲”等六大模块;开展“经典阅读、电影赏析”活动;举办博雅讲堂,强化商业、技术和人文艺术的融合,在融合中培养人才。

推进“知行合一、研创融合”的创新创业教育。将商科知识传授与创新创业实践相结合,以“校、省、国家”三级双创训练项目为载体融入教育过程;成立创业学院,开设创业实验班,为学生定制个性化培养方案;首创创业管理微专业,开发创业管理系列MOOC课程;打造“创业园+校友创投基金+创客商学院”三位一体的创业孵化链,培养学生双创能力。

一体多元与协同推进,丰富“大商科”人才培养的课堂形式

构建“一体多元”课堂协同机制,“一体”指第一课堂,“多元”指创新创业实践、校内外实习实训、第二校园求学和学生社区成长等课堂形式。

推进第一课堂教学创新。每年投入100万元用于“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改革;实施实务精英进课堂、课程资源共享与课堂开放周活动,聘请国内外商界精英为本科生授课,引进和建设优质课程,将课堂向社会开放。

丰富多元课堂形式。出台多项政策,保证多元课堂的有效实施。每年投入200万元用于学生双创训练项目;设置100万元学生创业孵化基金;加强浙商博物馆、义乌中国小商品城等实践基地建设,实行“三开放、三结合”的实践教学新模式;每年投入300万元资助学生出国留学;建立学科性社团,搭建学生互助互学平台。

强化“一体多元”课堂协同。实施考核方式改革、学分替换、毕业论文替代等制度,构建多元课堂协同机制,突出新商业思维、商业能力和商业伦理等“大商科”人才素养的培养。

“大商科”人才培养体系的创新与特色

理念创新:构建了具有时代特征的“大商科”人才培养体系

学校传承百年商科办学历史,立足于时代对商科人才的需求变化,汲取浙商精神,借鉴国际先进教育理念,确立了“大商科”人才培养新的理念、新的目标与新的教学文化,并以此为引领构建了具有系统性和可操作性的“大商科”人才培养体系。该体系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地域文化特色,目标明确、路径清晰、方法有效,破解了人才培养与人才需求不适应的难题,增强了人才培养的时代性、针对性和实效性,满足了当前社会对商科人才的全新需求和学生个性化发展的需要。

机制创新:实现专业教育、通识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的有机融合

该体系构建了“大商科”人才培养的跨层次、全方位融合机制,全面实施“分类分层、工商融合”的专业教育,破解专业培养模式单一、各专业之间缺乏融合的难题;实施“商以载道、通专融合”的通识教育,破解通识教育商科特色不明、与专业教育相脱节的难题;实施“知行合一、研创融合”的创新创业教育,破解创新创业教育缺乏实践平台、缺少专业支撑的难题。通过构建三大教育路径之间的融合机制,将通识教育、创新创业教育贯穿于专业人才培养的全过程,为实现“大商科”人才培养目标提供了有效的实施路径和运行机制。

方法创新:探索实践了有效的“一体多元”课堂协同育人方法

该体系探索了“一体多元”课堂协同育人的新方法,在第一课堂教学创新的基础上,大大丰富了课堂形式、拓展了课堂内涵,为“大商科”人才综合素质的全面培养,提供有效的载体;实现了多元课堂的有效协同,多元课堂相互促进、相互渗透、相互融合,汇通了课堂内外、校内校外、线上线下,实现了教学资源、教学过程的开放,凸现了教学的多元性、协同性和开放性,充分发挥了多元课堂的叠加效应与耦合效应,大大提升了课堂教学效果。

“大商科”人才培养体系的成效与影响

学生受益面广,毕业生质量高

该成果自2010年实施以来,受益的学生数量超过12万人次。毕业生就业率、自主创业率、考研率、毕业生就业满意度、薪酬水平等方面位居省属高校前列。根据ATA测评研究院发布的《中国高校通用就业力白皮书》,近5年学校毕业生通用能力列全国20位左右。学校培养了大批优秀校友,在浙江双创“新四军”中,“阿里系”和“浙商系”中活跃着大量校友,其中阿里巴巴、蚂蚁金服合伙人中,商大校友占有多席;杭州创投、风投机构中,作为创始人或合伙人的校友占三分之一。

教学质量逐年提升,学生成果丰硕

学校在浙江省属本科高校教学业绩考核中始终名列前茅;先后获得“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实施工作先进单位”“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50强高校”“全国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全国创新创业典型经验高校”等荣誉。学生的素质和能力逐年得到提高,学校连续七届获全国“挑战杯”发起单位资格,摘取“优胜杯”。

教学研究不断深入,教改成效显著

近5年学校共获得《“一体多元”课堂教学创新体系与联动机制研究》等10多项与成果相关的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发表相关教改论文40余篇,出版相关论文集5部,出版专著《解构与重建——基于“一体多元”的大商科人才体系建构与实践》,对“大商科”人才培养的理念与实践进行了深入研究与理论总结。

同行交流广泛,社会影响大

学校先后举办了省属高校“协同育人”研讨会、教学文化建设研讨会、通识教育创新思维研讨会、省属高校“翻转课堂”推广研讨会等;连续三届在高等财经教育论坛上作主旨演讲,介绍学校大商科人才培养的经验;代表浙江省参加全国高等教育创新创业教育成果展,并在全省创业学院建设推进会上向兄弟院校作了经验介绍;参加教育部举办的全国实践教学经验交流会,并作为4所高校之一发言,得到了相关部门领导和同行的高度肯定。先后有20多所高校来校交流学习,对其他多科性地方院校人才培养的探索与实践,具有显著的辐射示范作用。

http://epaper.gmw.cn/gmrb/html/2018-08/18/nw.D110000gmrb_20180818_3-03.htm?from=timeline&isappinstalled=0

浙商大新闻

浙商大微博

浙商大微信

  • 分享到

商大要闻

综合新闻

教学科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