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在党旗下闪光
——我省高校推进学生党建工作侧记

来源:浙江教育报  作者:陈夏蕊  字体:

最近,浙江科技学院又有一批“2+3项目”的新生要赴德国的合作高校完成后3年学习任务,在赴德之前他们收到了一份特殊的礼物。浙科院9所德国合作高校的学生党员精心拍摄了视频,为新生们提前展示了新的环境,并告诉他们“有问题,找我们”。浙科院目前有70余名学生党员赴德学习,为了方便他们适应环境,学校党组织经常通过QQ群等现代通讯工具与在德党员们保持着密切的联系。

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为高校学生党建工作提供了新的契机,像浙科院一样,我省其他高校近年来也都在原有基础上,努力探索新的方式推进学生党建工作。

创新党建手段,把好党员“入口关”

为落实中组部“控制总量、优化结构、提高质量、发挥作用”的总要求,今年3月,省委教育工委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发展党员和党员教育管理服务工作的意见》,要求“把好党员入口关,切实加强党员教育培训”。为此,宁波大学科技学院创新入党积极分子培训模式,在原有单一讲座教育的基础上,尝试实行“9+X”模块教学法,将课程教学中的选修课及必修课模式引入了党课培训。

“9”指的是:六场专题讲座、两次实践活动和一次党建教育影片,均为积极分子党校培训的必修课程;“X”指的是:在9门必修课基础上,从三门选修课中任选其二,分别为:经典红色影视赏析、阅读一本指定书籍及参观宁波市市级以上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必修课的设置上坚持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不仅有院长、党委书记等人从不同的角度带来的多场讲座,还有演讲赛、朗诵会等既具趣味性又带教育性的活动。

温州大学瓯江学院首发的“大学生预备党员50小时义工制”则成了预备党员转正前的必修课,目前已在温州大学全校铺开,已经形成了一种“爱心助人、奉献社会”(简称“爱奉”)的义工精神。

“义工服务是淬炼学生党员党性修养的有效途径。”瓯江学院党委副书记高红星说,这一制度已成为学院党性教育的重要载体。“爱奉”活动发端于2006年一项自发的学生党支部活动,预备党员人手一张《义工活动卡》,只有预备期内做满50小时的义工,才有资格提出转正申请。2009年“爱奉”实行结对,并建立了17个校外服务基地。随后,这一活动加入答辩环节,预备党员在满50小时的义工服务后,申请转正前要在支部进行一次答辩,对义工服务的内容、质量和效果进行考核。目前瓯江学院培育了13个富有特色的义工服务项目,并建设了三个义工服务园,使项目化的义工服务有了固定的场所。

发挥党员特长,支部活动多样化

6月16日,浙江工商大学举行了2015年“星级学生党支部”评审会,20个支部拿下了今年的“五星级学生党支部”称号,其中不少凭借别出心裁的支部活动品牌摘取了“桂冠”。

从2014年开始,浙工商的一些学生党支部自主设计了“党员小先生”活动,从研究生与高年级本科生中选拔了一些品学兼优的学生党员,来担任低年级学生的“小先生”,通过第二课堂活动和寝室文明建设等,帮助新生更好地适应大学生活。 法学专业学生一支部则发挥专长,提出“服务为民,学法治世”品牌,以支部成立的杭州市首个“大学生环保法律智囊团”为平台,结合“五水共治”,开展环保普法活动。还有的支部携手医院、学校、福利院、博物馆等开展志愿服务活动。仅2014年以来,党支部就已开展活动23次,参与服务115人次,累计义工时数348小时。

除了支部活动“品牌化”战略,不少学校也在积极运用微信等新媒体形式,探索党员教育管理的新模式。杭州电子科技大学通信工程学院学生第二党支部通过开展“微信小平台,服务师生大舞台”为主题支部的创新活动,着手开发和建设了“杭电助手”等微信平台。提供课表、查成绩、阳光长跑次数、一卡通余额、空余教室、电费等贴心服务获得广泛好评,仅关注和使用“杭电助手”的师生就达到了24495人。

学习先锋模范,党员示范“长效化”

在丽水学院商学院的学生宿舍大厅里,有一个贴满学生党员照片的岗位公示栏,展示了该院“1+N”示范岗创建活动的全貌。“1+N”指的是每一名党员在若干个示范岗位上联系多名同学或多个寝室,设置的岗位包括学风建设示范岗、学科竞赛示范岗、创新创业示范岗、文明寝室示范岗、就业先锋示范岗等。在商学院的32支创业队伍中,学生党员占了总创业学生数的三分之一。创业先锋何成凤的照片被贴在了创新创业示范岗的下方,左侧的红色卡片上标注了他的姓名、寝室等信息,想要寻找创业经验和创业机会的同学可以轻而易举的找到他。

新时期的党员有较强的经济意识和竞争意识,但不少人缺乏吃苦耐劳的精神,如何提升党员意志力和服务意识,更好的发挥党员模范带头作用?浙江海洋学院通过打造党员志愿服务队伍,构筑起让学生党员发挥作用的平台。

2011年,从浙江海洋学院研究生休学参加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的学生汪洋,发起了“爱,西行”志愿公益项目,成为了该校海洋科学技术学院学生党员发挥模范带头作用的平台。每年暑假来临前,海科院的学生支部都要选拔一批赴贵州山区开展互助成长营活动的志愿者。十几个小时的火车和两三个小时的山路颠簸,党员志愿在山区中安营扎寨,与山区的孩子一同劳动,为他们讲课。孩子们会随志愿者一同踏上回舟山的旅程,志愿者们带着孩子一同参加社会实践。而在舟山的育才小学、蓝天小学等民工子弟学校,也经常可以看到该校外国语学院党员志愿者的身影,他们每周都会到学校给孩子们辅导英语,十几年如一日。港航学院则通过“半军管党员先锋示范岗”这一平台,对党员实行半军事化管理,在磨砺中锻炼自身。

依托“党员之家”,打造党员精神家园

为了更好的发挥学生党员“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作用,必须要固定党员教育活动场所。2003年省委教育工委发文,要求在全省高校创建学生“党员之家”,为广大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构建一个现实中的精神家园。2012年我省启动“党员之家”扩面工程,提供专项资金支持党员之家建设。截至今年,我省高校共建926个党员之家,已实现了省属院校“党员之家”的全覆盖。近日,省委教育工委为推进学生党建工作再添“新柴”,启动“全省高校‘党员之家’扩面提升工程”,要求两年内省属院校二级学院实现“党员之家”的全覆盖。

早在去年,浙科院每个有学生党员的二级学院就完成了至少建立一个“党员之家”的目标,提前完成了“党员之家扩面提升”的工作任务,并于当年举办了“第五届在杭高校‘党员之家’交流活动”。

这项高校民间性质的交流活动, 按照一年一轮的“接力”规定, 于今年4月在杭州师范大学拉开了第六届的帷幕,包括浙江工业大学、杭州电子科技大学等在内的15所在杭高校悉数到场。浙江树人学院的“民均爱,千送衣”捐赠旧衣服活动体现了大学生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的责任与爱心;浙江工业大学人文学院“党员之家”代表则结合廉洁文化教育读本和微刊的创新设计,弘扬清正廉洁文化,树立廉洁先锋榜样;浙江大学城市学院信电“党员之家”将近百期的优秀学生讲堂品牌活动也引起了在座同学的共同关注。

http://www.zjjyb.cn/jyb/gjjw/11142.html

 


浙商大新闻

浙商大微博

浙商大微信

  • 分享到

商大要闻

综合新闻

教学科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