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日里,下沙大学城热闹无比,一到寒暑假,学生回家,这里便成为一座空城。但总有一群“不愿迁徙的候鸟”,驻留原地,默默守候这座城。这个冬天有些冷,但这群留守的大学生并不寂寞,实习、考研、打工赚钱,是他们留校的最大动力。同样留守的,还有一些保安、商家和环卫工人。
来看看他们的这个春节是怎么过的。
女大学生忙实习不回家,在同学家蹭年夜饭
梁海霞是浙江工商大学大四学生,这是她第一次没有回家过年。“因为要实习,不确定什么时候结束,耽误了买车票。”梁海霞一个多月前在西湖区一家外贸公司找到了实习业务员的工作,“刚开始工作,要从收发邮件、与客户联络等基础工作做起。”
梁海霞来自广西南宁,火车票一票难求,“春运火车票预售期延长至60天,一月初就已经没有除夕前回南宁的票了。”由于不想在火车上度过除夕,她索性买了正月初一的火车票,避开年前高峰。
虽然妈妈支持梁海霞为了实习在杭州过年,但梁海霞眼底的落寞还是有点藏不住,“实习能学到经验,也是值得的。除夕去了杭州的同学家蹭饭。”
实习的日子,梁海霞每天都要早起从下沙赶到市区。这份工作她很珍惜。
看着同学们在朋友圈里晒各种家乡美食,杭师大体育专业大二学生小陈坐在空旷的学院田径场里,有点落寞。他要参加田径训练,因为年后有场比赛,时间紧任务重,在与家长和教练商量后,决定过年留在下沙训练,和他一起训练的有十多人。
老家在湖北的李瑶,是浙江理工大学大三学生。因为家庭经济原因,父母常年在外地打工,过年也很少回家,李瑶就算回家,也只能在亲戚朋友家里度过,小时候无所谓,现在长大了面子过不去,就很少回家了。今年春节,她本想坐火车到深圳与父母团聚,但想想车费不少,最后还是选择留在学校做一些兼职,挣点生活费。
保安坚守岗位,除夕夜给自己做家乡小吃
32岁的胡师傅是广西柳州人,两年前来到杭州,是浙江工商大学保卫处的门岗保安。
每天早上7点,胡师傅都会准时到岗。胡师傅一米七的个头,穿着保安制服站在露天的岗亭上,略厚的嘴唇紧抿着,“寒假学生都回家了,我们的工作不能停,要守在门口,检查进出车辆。”
中午11点,同事来替班,胡师傅有半小时时间吃午饭。他在学校唯一开门的食堂匆匆吃了饭,便急着回到岗亭,“不好意思让别人替班太久。”
岗亭处于风口,冬日的阳光照着,但寒风威力丝毫不减。“中午还好些,早晚的风是真冷啊。”胡师傅搓着有些干裂的手说,“这冻疮是新长出来的,我以前从没长过冻疮,老家柳州比这暖和多了。”
大半年没回家了,胡师傅最挂念的是7岁的女儿:“我女儿很懂事,前两天给她买了件新衣服寄回去,粉红色的。”
由于工作的轮班制度,胡师傅要到下一个暑假才能回家,“我就像攒钱一样攒着假期,这个寒假不回去,站好每班岗,暑假就能回去陪孩子了。”
除夕,胡师傅自己动手做了一顿年夜饭,“学校周围的餐馆都关门了,我自己做了一碗螺蛳粉。螺蛳粉你知道吧?我们柳州非常有名的小吃,再买点荤菜,年三十了,吃好一点!”
餐馆老板不愿打烊,春节迎来好生意
下沙宝龙城市广场地面一层的澳门美食街,70%的商铺在春节那几天都关门了。中午11点,开门营业的餐馆人气萧条,上座率不到20%,顾客以广场工作人员和附近居民为主。
广场地下一层最东边的两排灯仍开着,照亮一家能容纳18张桌椅的餐饮店。
来自温州平阳的刘师傅是这家店的老板,中午是他最忙碌的时候。刘师傅戴一副黑色金属框眼镜,用圆珠笔在小纸片上写着客人点的菜名,并在纸片背后标上号码。
刘师傅的店,加上他自己总共3个员工,“都是亲戚过来帮一下忙,就是为了节约成本。”自己则身兼数职,点菜、收银、叫号、摆放碗筷……
“刚开业不久,人气还不旺,所以这个春节就不歇业了,打算利用这些天培养一些忠实客户。”刘师傅一边摆餐具一边说,寒假这段时间生意好多了,或许是因为很多餐饮店关门了。
http://qjwb.zjol.com.cn/html/2015-03/03/content_2978155.htm?div=-1
浙商大新闻
浙商大微博
浙商大微信